第0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 章秀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既是对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经验总结,也指明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生机活力的根本途径,完整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理论创新、进行什么样的理论创新和如何进行理论创新。

  一、为什么要进行理论创新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是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冰冷刻板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同时,中国的实践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从历史看,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党的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历史任务。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重要历史经验,成为“十个坚持”之一被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从现实看,当代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从未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从未如此强烈需要理论创新。改革发展稳定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顽固性、多发性问题,随时可能升级的外部打压遏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国防、外交等各领域既蓬勃发展又充满矛盾的现实,呼唤我们以理论创新不断指导和推动实践发展。

  二、坚持什么样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坚持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不管时代怎样发展,理论如何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变的原则,也是党理论创新的依据和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真理性,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探索实践、创新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实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党的百年奋斗史证明,一旦理论创新与具体实践做到了有效统一、良性互动,党和国家事业就能获得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实践,如何成功推动这一实践,既无法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也无法从其他国家的实践中找到现成答案。只有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推动发展,获得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最佳成效。

  坚持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实现了相互成就。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紧密结合,必须要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和运用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为人民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三、怎样坚持理论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最新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坚持贯彻落实好这一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

  坚持人民至上,讲的是立场问题。发展党和国家的事业首先要有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论要得民心、顺民意,为人民所知并有效运用,才能取得成效,实现价值。

  坚持自信自立,讲的是国情问题。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时段中产生的,必须立足基本国情。理论创新首先要有自信,即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四个自信”;理论创新还强调自立,即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且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创立中国自己的理论成果。

  坚持守正创新,讲的是观点问题。今天中国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还在不断推进,需要不断探索。一方面,理论不管如何创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和追求人类解放的价值不能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不能变,这是底线,此为“守正”;另一方面,解决具体时代课题,要与时俱进,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此为“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讲的是方向问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因而理论创新要增强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为指引,集中力量和资源攻坚克难,推动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坚持系统观念,讲的是方法问题。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认识论、方法论,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坚持胸怀天下,讲的是视野问题。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站在世界体系的战略高度去谋划。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系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临平区分校副校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04版:视点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今日临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03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2022-11-15 2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