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文化·品读临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0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落春仍在
俞樾(1821—1907年),字荫甫,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祖籍浙江德清,4岁便随父母迁居临平,在临平上学、成长、完婚,直至考中进士才离开,寓居临平近30年。 事实上,“一代硕师”俞樾早已把自己当作了临平人,而我们也早已把他当成了引以为豪的临平人。他丰硕的学术成就已是临平历史文化的瑰宝,其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治学精神或将成为今后总结和提炼临平精神的一个重要源泉。
花木掩映下,俞樾石像别具古风

  文/丁少华

  “花落春仍在”,既是俞樾考取功名时的点睛之笔,亦是他在遭遇人生挫折、世道变迁后走出困境、成就大业的真实写照。

  花落春仍在,俞樾青年时凭此句赢得了朝考主官的赞誉。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礼闱揭晓,俞樾中了进士。按当时的科举考试规矩,会试发榜后进行殿试,由皇帝亲临保和殿策问。殿试后,根据成绩将考生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甲3名,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称“同进士出身”。二甲和三甲还需朝考才可授予官职。这一年,朝考要求以“淡烟疏雨落花天”为题作诗,考题意境优美,但带有伤春悲秋、没落颓废的气息。俞樾对此却有独到的见解,他提笔写道:“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淡浓烟尽活,疏密雨俱香……”几日后放榜,俞樾名列第一,在朝考中高中头名,虽不及状元,但也是件荣耀的事。又过了几日,俞樾得知自己的诗文深得礼部侍郎曾国藩的赏识。大部分考生从落花的萧飒凄情之意着手,多言“林花谢了春红”“流水落花春去也”,未能超脱落花的悲伤没落之处。在俞樾的诗文中,一句“花落春仍在”便深深打动了他。或许打动曾国藩的是在咏落花时所体现的积极明朗的意境和昂扬向上的精神,一种不一样的格局与境界。

  花落春仍在,俞樾中年时遭遇变故从容面对官场得失。初时,他沿着封建时代读书人惯常的道路前进——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入县学成为秀才,至省城参加乡试,中举后两次入京试应考。一举成名,他开始了世宦生涯。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咸丰七年(1857年)秋闱过后,御史曹澄庸上书参劾河南学政俞樾“出题试士,割裂经文”。俞樾被罢官后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时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一介书生,既没有坐贾行商的能力,也没有躬耕自资的条件,现实生活中,他颠沛流离,辗转于苏州、上虞、上海、天津等地。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花落春仍在,即使物资极度匮乏,他也完成了令他名满天下的著作《群经平议》和《诸子平议》等。经历了迷茫和痛苦后,他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既然立功已不可企及,那么立言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亦可名垂千古。这或许是他终其一生的精神支柱,仕途受挫后他安于教学著述,依旧对未来充满信心。

  花落春仍在,俞樾晚年时在苦难中成就辉煌。19世纪中叶,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学术界出现了“人人争言西学”的风气,以乾嘉时期盛行的考据学为正统的学术研究日趋衰落。这一时期,俞樾以重振乾嘉考据之风为己任,致力于经学、诸子的研究,勇于探新,敢于驳谬。他著述不辍,到晚年时已有皇皇巨著500余卷,且内容广泛,有诗文创作,有对经史子集的研究,以及小说、弹词等。在讲学生涯中,俞樾诲人不倦,先后培养了章太炎、吴昌硕等一大批人才,桃李满天下。据《翰林院编修俞先生行状》载,“两浙知名人士,承闻训道,蔚为通才者,不可胜数”。其声誉还远播日本,一些日本学者慕名而来,在其门下受业。“一代硕师”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他的人生追求是著书立说以名留青史,人生乐趣在于著述刊刻广为流传。而这一切,俞樾都做到了,他的人生和人格永远停留在春天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视点
   第04版:文化·品读临平
花落春仍在
花落春仍在
今日临平文化·品读临平04花落春仍在 2023-02-08 2 2023年02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