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悦 通讯员 宋杭丽) 开发区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之一,在承载重大项目、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创新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发区立足已有产业优势,不断齐全产业门类,完善产业生态链,在经济发展、能级跃升、人才招引、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亮眼成绩。
区委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实施产业平台能级跃升工程,构筑现代化建设强大引擎。作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区积极贯彻落实区委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立足“产业为王”的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高能级建设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的目标,聚焦重点区块、重大项目建设,加大优质企业(人才)引育力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坚定打造未来智造高地,建设现代产业新城。
立足外引内育
项目建设提速提质
春节刚过,临平区便迎来了新年的“精彩开局”——总投资约50亿元的杭州瑞佰奥科技有限公司疫苗创新中心项目签约落地开发区,这个项目也是全区新年签下的“第一单”。
“待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我们将选择新佐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作为落户开发区的第一个品种,预计年产峰值可达2000万剂,年产值达200亿元。”瑞佰奥负责人刘勇介绍,作为一家创新型疫苗公司,瑞佰奥是全球少有的具备自主研发新型佐剂能力的创新疫苗企业。未来,待企业生产的新佐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上市,不仅能缓解该类疫苗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还有望填补包括发达国家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空白。
“把握‘后疫情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和‘外溢’机会,新的一年,我们会进一步谋划细分赛道,科学精准招商,力争引进落户更多强链补链项目和科技含量高、成长型强的‘专精特新’项目。”开发区管委会产业发展局局长王永忠说,开发区在项目上招大引优的底气,来自于其成熟的项目服务机制。针对重点项目,通过落实“专办+专班+专人”的有效机制,让项目推进跑出了“加速度”。
除了以“快”致胜,开发区在做优“链”文章时的一个“精”字,也成为不少企业家敢闯、敢干、敢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开发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时尚布艺等主导产业,重点谋划推进“专精特新”“半导体”“生物医药”3个“1平方公里”产业园建设,加快“建链补链强链”。
“未来,我们将继续锚定全省高能级战略平台建设的目标,根据全区‘5+1’产业生态圈布局,引培一批专注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强的优质项目。此外,我们还将依托科创园区,高度重视引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项目,构筑现代产业集群。”王永忠说。
推进数智赋能
激发经济发展“源动力”
初春时节,寒意仍浓。走进西奥电梯的“未来工厂”,7万平方米的偌大厂房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机械臂来回挥舞,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50多条数字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新年伊始,企业便先后中标潍坊至烟台高速铁路和荆荆铁路等两个公建项目,迎来了兔年“开门红”。“去年我们实现了发运台量的历史新高,今年企业在经营的各个板块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方面这得益于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离不开开发区在引领数字赋能方面的各类举措。”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俞嘉琛说。
以“数”聚能,以“智”赋能。多年来,开发区拥有厚实的制造业产业基础,“为了更好地为辖区企业赋能,我们引进了高能级的科研院所、公共平台等‘最强大脑’,助力企业创新赋能。”王永忠介绍,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发展和地区经济注入了强大动能。以西奥电梯为例,基于5G、AI等新一代前沿技术打造的数字孪生技术工厂,不仅实现智能制造自动化率近100%,还将电梯生产速度提升至2分钟1台。(下转第2版)(紧接第1版)“今年,西奥电梯三期智慧园区也将全面启动,随着我们数字化工厂的新一轮升级,预计今年,产品的整个交期有望提升一倍以上。”俞嘉琛说。
多点发力,多管齐下。在开发区的引领下,众多企业投身数字化改造,大步踏进“智造”行列。2022年,运达风电列入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东华链和自强链入选全省第一批智能工厂;浙大高端装备研究院、服务型制造研究院、联运环境、铁流离合器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重点企业数字化管理普及率达100%、数控化率达90%以上……从装备制造业到生物健康,再到家纺布艺等行业,开发区企业的“智改数转”形成了示范引领、亮点支撑、中小企业紧跟的良好氛围。
“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数智赋能引领‘两化融合’,围绕区委全会的部署,大力实施‘链长+链主’制,围绕‘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全域推进‘省新智造区域示范’建设,目标构建10家未来工厂、53家市级数字化车间、20个市级数字化攻关项目,以及15家区级物联网工厂为主体的梯队发展体系,全力推进浙江省家纺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王永忠说。
营商环境再优化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2022年,开发区启动“稳进提质”助企服务八大行动,落实惠企政策兑现、人力资源、法务监管评估等专项服务。同时,开展“千干进千企”活动,通过百余名助企服务员走访企业,全力做好助企纾困服务。此外,“环保管家”“安全专家”等工作的持续开展,在指导企业安全隐患排查、环保整改隐患等方面成效显著。
在创新引领方面,开发区通过推进“红丰创新带”建设、出台大孵化器建设(早鸟计划)三年行动方案等举措,建好创新平台矩阵。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为企业发展增动能。而制定实施未来智造领雁工程、设立重点引才企业“博士团个性化政策”等针对性工作的开展更是为辖区企业做优高层次人才生态。
“2023年,我们将加速惠企‘一揽子’政策落地,加大惠企政策宣贯力度,加快‘一企一策’兑现,鼓励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王永忠说,“同时,我们也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组团上门服务,重点围绕用地保障、用工、用电、用气等共性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临平高质量发展作出经济发展主平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