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文化·品读临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东文人张尔嘉

  ○ 丁少华

  张尔嘉(1833-?),字子谋,号春岫,浙江仁和人,世居“桐扣之槎溪”,今属临平区星桥街道。张尔嘉在杭州城东一带颇具文名,著有《艮山地理书》《孙花翁墓征》《耕余集》等,曾参与整理《艮山杂志》,并手绘迄今发现最早的《临平图》。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张尔嘉两度被抓,后成功脱逃,劫后余生,写下《难中记》,成为后人研究这场农民起义战争在杭州一带战况的第一手资料。

  张尔嘉的祖上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循王张俊。元末明初,张俊的后人张舆(字行中)、张辂(字行素)兄弟隐居桐扣之槎溪。张尔嘉在《难中记》中专门注明“桐扣之槎溪即府志桐鱼扣石鼓处”。这里的“桐扣”出自一个临平湖的故事,在临平地方志书中有专门记载。传说晋武帝时,临平一带是一大湖,一天,西岸石崖突然开裂,崩出一个大石鼓,却槌之无声。武帝司马炎闻之,问中书令张华,说可取蜀地山中千年桐木,刻为鱼形,扣之则鸣。武帝遂命人去四川取桐材,雕刻为鱼形槌打石鼓,果然鼓声大作声闻数里。后人即把崩出石鼓之山叫作“桐扣山”,山下大湖唤作“石鼓湖”。“槎溪”一词在张尔嘉绘制的《临平图》中有标注,位于上塘河星桥段最西部的岳庙渡与上塘河古桥五云星桥之间,流向和睦连桥,与现在的和睦港位置基本一致。由此推断,张家或位于现星桥街道安乐、贾家社区一带。张家自张舆、张辂起世代定居于此,务农为生。张尔嘉为张舆之后,其父牛农先生完成学业后进入仁和县学馆授徒,过着半耕半读生活。张尔嘉自幼在家接受教育,未曾出门上学拜师。清咸丰九年(1859)考取诸生,进入仁和县乡学,后在杭州枕山书屋担任塾师。张尔嘉性格率真,择善而从,杭州乡贤金承庭称赞“春岫先生今之古人,性朴直,不屑与时流伍……耕读自乐,暇辄作画咏诗,以写其潇洒之趣”。

  张尔嘉写了不少有关杭州城东的文章,代表作之一《艮山地理书》记载了艮山一带的地理地貌和风土人情,现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张尔嘉还撰写了《孙花翁墓征》。孙花翁,名惟信,字季蕃,南宋诗人。弃官隐居西湖,好艺花卉,工诗词,死后葬水仙王庙侧,南宋豪放派词人刘克庄为其作墓志。至清末,古墓废圮,难觅其踪。丁丙、俞樾等人细加考证,重立墓碑。张尔嘉广搜史实,著《孙花翁墓征》予以纪念。该书分墓志、遗著、逸事、附录四部分,辑录孙花翁的典籍史料。光绪二十一年(1895)嘉惠堂丁氏刊行,收录《武林掌故丛编》第十九集。卷首有俞樾、孙峻序,卷末有丁立中跋。张尔嘉的《耕余集》在杭州很有影响力,晚清著名藏书家、慈善家丁丙在序中写道:“春岫先生敦孝弟,守礼乐,负来之暇,信笔成吟,未尝刻意求工,而自无不工。有德者必有言,吾读《耕余集》验之矣。”

  张尔嘉为家乡写诗绘画,留下了研究临平历史的宝贵资料。他在《隆昌寺》一诗中写道:“路转峰回处,声声响梵钟。密围三径竹,高对两株松。流水穿厨入,浮云隔户封。皋亭山色好,西望静支筇。”由此可见,到了清代晚期,在峰回路转处、蓝天白云下的千年古刹隆昌寺依然钟声悠扬、香火延续,四周流水潺潺、松竹成群,与北宋文学巨擘苏东坡当年描绘的美景极其相似。在张大昌编撰的《临平记补遗》中,对“吴越王钱镠折松于临平水洞坞”“宋高宗皇帝御书‘永思’,赐羊嫁桥俞氏”等重大历史事件的采信上,多处用到了张尔嘉的观点。张尔嘉手绘的《临平图》是一幅山水简笔画,线条优美,标注清晰,以上塘河为轴线,东起隆兴桥,西到半山、丁桥,北至超山、唐栖,南达汤村(即乔司)。《临平图》以山脉和水系为框架,对广严寺、石笕、安隐寺、景星观、藕花洲、佛日寺等处一一予以标注。现在不少人对皋亭山、黄鹤山、桐扣山概念模糊,看过《临平图》便一目了然。

  清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中国东南。咸丰十年(1860)初,太平军为解天京之围而奇袭杭州。正在杭州城里当塾师的张尔嘉在《难中记》中实录了这场兵燹之灾。二月十九日,太平军突然出现在清波门外,随即掘地道攻城。杭州城门紧闭,炮声震天,一片恐慌。张尔嘉出门扶栏而望,所见杭州城西南方“火光彻夜,避难者扶老携幼,纷至沓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二十七日黎明,清波门地雷迸发,城墙倒塌,太平军占领杭州。民众纷纷逃往郊区或农村避难。可兵荒马乱之时,土匪到处作乱,农村也不得安宁。“时则人心惟怯,地棍横行,桐扣相近之佛日坞、横山等村,温州棚匪纠党啸聚,夜则抢劫,昼则掳人勒赎,名曰敲竹杠。”不久,星桥也被太平军攻克。张尔嘉虽“七情失据,万箭攒心”,但无奈辞别老母,携妻儿趁夜搭船逃往钱塘江南岸。他在逃亡途中发出感慨:“满天烽火,生离膝下,其何以堪?……月明星稀,搔首问天,天亦不答。”寥寥数语勾勒出逃亡者的绝望。他四处逃难,两度沦落太平军之手。因能识文断字,他被太平军留用为“文书”,随太平军征战途中,只见哀鸿遍野、满目苍夷,“再过长安,但见瓦砾荆榛,凄凉万状”。这场战争持续多年,老百姓深受其害,“清同治二年(1863)秋收大稔,太平军开仓收漕,按亩苛敛,而佛日、横村之棚匪时闻抢劫,不堪其扰”。《难中记》还记载了张尔嘉假装卖冬瓜成功脱逃的故事:在德胜桥见“各门严查,非牌照不得出”,赖一卖冬瓜的老农带他骗过好几个哨卡,经白田畈(今三里亭附近)、坍总管塘,行至横塘胡肖眉家宿夜。次日,由一乡民带路,手提竹篮,仍扮成卖冬瓜农民,经丁桥哨卡,终于平安到家。

  “历忆所遭,心犹惊悸,恐子孙安享太平,未悉难中苦楚,不加警省,因录此以示后人,语虽俚鄙,皆实事焉。”痛定思痛,张尔嘉将自己的经历记载下来,提醒后人珍惜和平,远离战争。杭州丁丙辑《庚辛泣杭录》时,将《难中记》收录卷十一,刊入《武林掌故丛编》。《难中记》篇幅不长,但为作者亲身经历,具有实录性质,因此一直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学者所重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视点
   第04版:文化·品读临平
城东文人张尔嘉
彭丽芬的文字(上)
今日临平文化·品读临平04城东文人张尔嘉 2023-11-16 2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