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更好地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在提升公民道德建设、振奋干事创业精神、奋力“当好深度融沪桥头堡、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推进“浙江有礼·和润临平”文明新实践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区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开展“美丽临平人”评选活动。经各方推荐、部门审核、联合评选等程序,张金林等10人获评2024年第三季度“美丽临平人”,现予公示。
公示期从2024年11月12日起至11月14日。公示期间,各单位和个人对上述人选在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等方面如有意见,可向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反映。联系电话:0571-89530256。记者 潘怡雯
张金林:
坚守一份初心承诺 默默守护山林30年
张金林,男,1949年生,星桥街道南星社区居民。他坚守一份守护山林的初心,30年来坚持用脚步丈量山林的每一寸土地,用责任守护家乡的青山绿水。
1993年,张金林作为南星村13组组长,主动承担起守护山林安全的责任。2008年,张金林退休后成为专职护林员,每天固定时间巡山:除了雨雪天等特殊天气外,早上8时、下午1时30分各巡山1次。每次他都要走上1.5小时的山路,巡查800多亩山林,查看树木生长情况,排查火灾隐患,防止盗伐盗采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除了日常巡山防火工作外,张金林经常组织消防志愿者通过喇叭播放、扩音器喊话等方式开展流动宣传。每逢清明、冬至,张金林积极劝导居民文明扫墓。在他看来,既然当了护林员,就要尽好责任:“社区和居民们都信任我,大家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定要做好,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星桥街道)
吴建华:
36年扎根汽轮机装配 言传身教助力人才梯队建设
吴建华,男,1970年生,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党支部委员、总装二班班长。自1988年技校毕业后,他长期奋斗在高端装备汽轮机装配生产一线,在实践中夯实基本功,提升专业技艺,助推汽轮机装配技术迭代升级。
36年来,吴建华不断克服装配上的困难,带领团队实现汽轮机核心部件自主创新,运用“精、细、化”三级擂台质量管理模式,在多个重点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国家级重点项目10万空分T5083机组,全球最大150万吨/年乙烯“三机”机组,首批集装示范机组的项目攻关等里程碑项目重任。
由于汽轮机装配技术的学习主要依靠“干中学”,靠实践积累和师傅带徒弟的传承。近年来,他领衔创办多个工作室,以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传承平台,定期开展车间人员技能培训,为车间培养人才梯队,为公司带出了一批优秀装配人才。截至目前,他累计带徒65人,其中高级技师21人,技师30人,高级工12人。(开发区)
沈卫红:
18年诚信经营书屋 温暖传递书屋情怀
沈卫红,女,1972年生,塘栖镇卫红书店负责人。2006年,刚下岗的沈卫红怀揣着对书籍的热爱盘下一家书店。18年来,这家实体书店起起伏伏,有过门庭若市的热闹,也经历了萧条冷清的艰难,但她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诚信经营。
不具备网上书店的价格优势,沈卫红就严格把关书籍质量。她只与正规的出版社和供应商合作,确保每本书的价格都在合理区间。每一本上架的书,她都仔细挑选,筛选图案更细腻、印刷有质感的书。其次,她不断优化服务,通过建立社群、送货上门、原价代买等形式,让急需用书的老顾客第一时间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近年来,沈卫红积极尝试往文化创意方向转型升级,用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式让“老书店”经营更久远。去年暑假,她参加了“送书进校园”“送教下乡”等活动,希望用图书捐赠和阅读分享的方式让书香浸染孩子们的心灵。同时,她积极举办名家讲座、线下沙龙等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为居民群众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更多人爱上读书。(塘栖镇)
朱沈楠:
浙大学子善举暖人心 首笔奖学金赠予烧伤女孩
朱沈楠,男,2006年生,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学生。今年夏天,朱沈楠以664分的优异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
2024年6月,朱沈楠的妈妈朱洁春在走访慰问非在册困境儿童时得知,东湖街道屯里社区有位叫安安的5岁女孩,在一次事故中被烧伤,全身烧伤情况严重。安安一家是做烧烤生意的,救治款成了压在全家人头上的“一座大山”。
回家后,朱洁春把安安的情况告诉了家人,没想到当时正在备战高考的朱沈楠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高考成绩出来后,他主动找到妈妈,表示想把奖学金捐给安安。
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朱沈楠从小学起就参与和西部困境家庭的结对帮扶工作,每年他都会拿出部分压岁钱为困境家庭的孩子买书、买物资。朱沈楠说:“小小的安安让他想到家中被捧在掌心的妹妹,因此他萌生了捐献这笔钱的想法,希望能对安安有所帮助。”(南苑街道)
邹广亚:
监室就是战场 真情唤回良知
邹广亚,男,1964年生,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看守所退休民警,三级高级警长。2004年部队转业后,他一直坚守在看守所监管岗。
工作中,邹广亚高标准要求被监管人员。同时,他会在被监管人员身体不适时嘘寒问暖,被监管人员家庭遇到困难时施以援手。这种刚柔并济的管教方式,让他赢得了被监管人员的尊重。
2015年的一天晚上,正在值班的邹广亚突感胸口剧痛昏倒在地,送医后被确诊为心衰,需安装心脏支架。休养期间,邹广亚仍然和同事们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监室情况和被监管人员的动态。
2024年3月,邹广亚迎来了他60岁生日。这天晚上,邹广亚巡视结束后,对讲机响起所长的声音:“老邹同志,你在看守所的任务已圆满结束,请撤岗休息!感谢您一直以来的辛勤付出,今后请保持通信畅通,我们一直在您身边。”老邹铿锵有力地回答:“收到!这是我应该做的。”(区公安分局)
黄亚琪:
坚持献血20余年 温暖义行为生命续航
黄亚琪,男,1983年7月生,杭州三中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运输队队长。自2003年起,他便踏上了献血之路,厚厚一沓献血证是他无偿献血、无私奉献的见证。
2023年7月,黄亚琪通过红十字志愿者首次接触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了解到造血干细胞对于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性后,他主动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2024年3月,黄亚琪被告知初筛配型成功,他不假思索就答应了捐献。
捐献前几个月,黄亚琪努力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顺利通过高分辨配型和捐献前体检。7月19日,黄亚琪在连续5天打了9针动员剂后,经过242分钟的采集,成功捐献21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杭州市第329例、临平区第39例、崇贤街道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你恰巧等到了我,而我恰巧能给你。”黄亚琪微信朋友圈的这句话,不仅是他对受捐孩子的深情告白,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崇贤街道)
娄方翠:
二十多年如一日 悉心照料中风婆婆
娄方翠,女,1970年1月出生,东湖街道屯里社区居民。自结婚以来,娄方翠就与公婆住在一起。三十多年来,她从未与公婆闹过矛盾,一家人生活幸福。在她婚后的第10年,婆婆中风,生活无法自理,娄方翠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二十多年。
婆婆中风后生活上的每一件事都需要别人帮助。娄方翠每天为婆婆洗漱、穿衣、备餐,小心翼翼地喂饭。为防止婆婆得褥疮和肌肉萎缩,娄方翠时不时地为老人翻身、按摩。得益于娄方翠的悉心照料,今年80岁的婆婆面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且从未长过褥疮,屋子也无异味。
除了身体上的照顾,娄方翠还非常注重婆婆的情感需求,经常陪婆婆聊天,让婆婆感受到家的温暖。有时候,婆婆会因为病痛而情绪低落,娄方翠便耐心地安慰,给她讲故事,逗她开心。
娄方翠的付出和坚持赢得了周围人的广泛赞誉和尊敬,她是屯里社区为人称道的好媳妇。(东湖街道)
孙文定:
退休不褪色 热心公益余热生辉
孙文定,女,1947年生,亭趾社区退休教师。她热衷公益事业,为弘扬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踏遍运河街道乡村的每个角落,记录整理了百余篇文章。
今年一开春,孙文定就带着社区舞蹈队去敬老院慰问演出,给老人们送上快乐。周边不少村社还邀请孙文定去教学,她便利用晚上时间教大家跳广场舞。大家都惊叹于她的毅力和活力,孙文定却表示:“做有益的事,乐于大家乐于自己,有快乐就有力量!”
用糯米粉捏出各种人物造型和圆子是运河街道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把米塑技艺传承下去,孙文定查阅资料、百遍捏练,创作了“哪咤闹海”“姜太公钓鱼”“穆桂英挂帅”等作品及各种花式圆子,在运河鱼羊美食节上展示。
当了一辈子教师的孙文定,退休后依然关心下一代教育,她在社区开办了少儿暑期快乐假日班。
退休不褪色的老年生活让孙文定的生活过得忙碌且充实。运河街道妇联、区妇联授予她“区优秀巾帼志愿者”称号。(运河街道)
马良浩:
创办农业合作社 带领农户增产增收
马良浩,男,1974年生,杭州湾里塘莲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6年7月,马良浩创立杭州湾里塘莲藕专业合作社。18年来,马良浩充分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同时,辐射带动临平区20000亩农田,及周边象山、长兴、南浔、嘉兴等5000亩农田的发展。合作社每年对社员和定向合同大户的产品进行托底营销,极大地解决了农户销售难问题。
2016年,合作社入选G20杭州峰会莲藕荷叶唯一保供基地,并荣获“G20杭州峰会食材总仓供应企业”称号。2020年至2022年,合作社与叮咚平台战略合作,与多家大型商超合作,日均供应莲藕、马蹄、茭白40多吨,为保障杭城居民的蔬菜供应贡献一己之力。
此外,马良浩积极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引入并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免费向周边农户传授技艺,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崇贤街道)
殷德平:
生死一线间 奋力救起落水夫妻
殷德平,男,1968年生,杭州天勤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员工。9月22日凌晨,殷德平突然听到一阵求救声:“有人跳河了,快来救人啊!”殷德平立即循声跑去,只见运河二通道里,一名女子正在水中挣扎,情况危急。
殷德平迅速脱去衣物,毫不犹豫地跳入河中。他奋力游向落水女子,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抓住落水女子,竭尽全力将其托举在水面上,艰难地向岸边游去。
河岸边没有可以抓手的地方,殷德平只能等待岸上人员找工具协助。就在这时,落水女子的丈夫救妻心切,顾不得自己不会游泳也跳入水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殷德平将女子暂时安置在岸边,转身去救该男子。
将夫妻二人救上岸后,殷德平已累得筋疲力尽。落水夫妻被送医救治,好在无生命危险。殷德平的英勇事迹很快被传开,人们纷纷为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吊车司机点赞。(南苑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