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景茂
当兵的时候,新兵自报家门,我介绍自己来自浙江杭州乔司,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省战友提及我的家乡时,总会说成“杭州司桥”。毕竟在地名的表述中,大多是张家桥、李家桥或者高桥、长桥之类。继而被追问“乔司是什么意思”时,我一时语塞,竟难以作答。
关于乔司地名的由来,当下有这样一种说法:古时乔司设“盐务司”,管理海盐业,后因海潮侵蚀,遂从海塘外迁移至海塘内,即现今的乔司,取盐务司乔迁之意。
乔司古名汤村,虽说这里属于上塘河水系,相较塘栖及临平北乡水系不算发达,称不上典型的水乡,但旧时乔司也有着众多的河流水塘。境内,南北走向的河道有和睦港、乔司港和天开河,并且数条东西向小河相互贯通。有河的地方少不了桥,所以旧时乔司也拥有不少桥梁。
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乔司老街一带就有五座石拱桥,又以保庆桥最为出名。
保庆桥,又叫马家(石)桥,坐落在乔司老街以北的“戊寅公墓”(乔司千人坑)旁,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后因河道淤塞以及城镇改造几近湮没。如今经过修缮,保庆桥已成为和平公园内一处靓丽景观。桥下河道南端原本是处浜兜及船埠,向北折向东连通乔司港,直通临平保障桥,并与上塘河相连,是乔司与临平两地货物运输的重要水路通道。1938年,“乔司大屠杀”就发生在保庆桥边。因此,保庆桥与“千人坑”成为乔司饱含血泪的历史遗迹。1983年,戊寅公墓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乔司老街中段,原本还有一座石拱桥,名“沈家浜桥”。顾名思义,它是横跨沈家浜,连接乔司东西老街的一座桥梁。此处向西至城隍殿是老街最为热闹繁华的地段。桥下的沈家浜河向北通往乔司港。
沿着沈家浜河道折向东至老公路(如今的乔莫线),还有一座平家桥,也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后来因公路扩建需要而被拆除。沿着公路向南至屠桥庙,同样有一座石拱桥,桥名如今已无从知晓,但乔司人习惯称这里为“屠桥庙”。它与平家桥一起,成为老公路上一南一北两座石拱桥。
位于乔司老街东段乔司港上的乔庵桥,是乔司五座石拱桥中最高大雄伟的一座。因桥堍有“乔庵”,所以俗称“乔庵桥”。上世纪五十年代,乔庵改造成乔司小学。夏天枯水期,我放学后常到桥洞里捉鱼捕蟹,既清凉又充满乐趣。而到冬天大寒时节,河面结了厚厚的冰层,我们便在河面上溜冰玩耍。
一个规模不大的集镇曾拥有五座石拱桥,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此外,在乔司周边的方桥村、和睦联桥、毛桃村、天开河、葛家车(大井)等地也曾有不少古桥,不过除了和睦联桥外,大多是石梁桥。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这些桥梁大多消失不见,仅保庆桥、和睦联桥等少数桥梁被留存了下来。
如今,运河二通道从乔司东部穿过,一座座现代化桥梁横跨京杭大运河之上,乔司已然迈入“大运河时代”,临平区也成为三水环绕、各方相连的杭州城东新中心。那些饱经风霜的古桥虽已“退出江湖”,成为乔司沧海桑田变迁历程的见证者,但后人依旧会循着岁月的痕迹探寻这片土地曾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