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 鑫
当秋风轻拂过黄州城头的老柳,带着几分凉意,也带着几分岁月的沉淀,它似乎在低语,讲述着过往的故事。此时,一轮满月悄然爬上夜空,那轮明月,圆得如此完满,仿佛是天地间最纯粹的情感寄托,静静地悬挂在天际,洒下银辉万缕。
这夜,正值中秋节,一个团圆与思念交织的节日。而在黄州小城的一隅,苏东坡,这位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的文人,正独自徘徊于赤壁之下。
月光如水,温柔地倾泻在东坡先生的身上,为他披上一层银纱。他抬头望向明月,眸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那是对过往辉煌的淡淡怀念,对仕途坎坷的淡然处之,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他曾以诗寄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刻,虽无酒在手,但那份超脱与旷达,却如同美酒般醇厚,让人沉醉。
思绪飘远,苏东坡的脑海中浮现出与弟弟子由共赏中秋月的温馨场景。然而,世事无常,如今天各一方,只能借明月遥寄相思。月光下,他的内心变得异常细腻温柔,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阻隔,听见远方弟弟的呼唤,那份深情比明月还要明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东坡先生轻声吟诵,不仅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在他看来,无论是人的聚散离合,还是月的阴晴圆缺,都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无需过分悲喜,只需以一颗平和之心去面对,去珍惜眼前人,去享受每一个当下。这份豁达与智慧,让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坚韧。
夜色渐深,东坡先生缓步走向江边。那里波光粼粼,映照着天上的明月,整个世界都被柔和的光芒笼罩,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满足。这一刻,他仿佛与天地、与明月合为一体,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风而去,留下的只有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东坡先生对天下所有有情人的美好祝愿,也是他对生命最诚挚的祈愿。他相信,人们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找到心灵的归宿。这份深情与厚望,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温暖着每一位读者的心房。
夜幕完全降临,整个黄州城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与祥和之中,苏东坡带着对中秋月的深深眷恋,带着对人生的无限感慨,缓缓走回自己的小屋。在那里,他用笔墨记录下当晚的所见所感,让后人也能通过他的文字,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中秋情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它不仅是对中秋之夜的深情描绘,更是东坡先生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豁达、超脱、深情的苏东坡,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让后人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每当月圆之夜,人们总会想起那位在黄州城下徘徊的文人,以及他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而那份情怀,随着岁月流转,也将继续温暖着每一个渴望团圆与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