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欣 李建祥) “沾桥村留存的这些老物件,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见过,可以将它们充分利用起来。”在崇贤街道沾桥村,陆希正在和村里的工作人员探讨如何创作“我在八十年代寻沾桥”线上线下融合体验式剧本游。陆希是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今年6月,她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入驻沾桥村,开启为期两年的文化特派员工作。
沾桥村位于京杭大运河东岸,村内古桥林立,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沾桥村,因境内一座造工精致的单孔石拱桥而得名。相传在一个绵绵的雨季,乾隆皇帝圣驾至此,烂泥沾上了御轿,便称这座桥为沾驾桥,沾驾桥所在的村庄因此被称为沾桥村。”陆希向记者介绍道。
入驻沾桥村后,陆希随即开展深入调研。“在调研中,我发现沾桥村历史文化底蕴浓厚,且充满烟火气息。与村里工作人员讨论之后,我们决定要在村里开展‘沾加FUN’农文旅提质体验项目。”陆希说。
通过调研走访,陆希深入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开始以“我在八十年代寻沾桥”为主题进行线上线下融合体验式剧本游的创作和策划。她希望通过剧本游的形式,生动重现上世纪80年代沾桥村的生活场景、社会变迁及文化风貌,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体验和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与精神。同时,利用数字技术、AR/VR及AI大模型,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体验。线上剧本游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沾桥村,即使他们不能实地探访,也能通过虚拟体验产生兴趣,进而转化为未来的实地旅游,带动当地的旅游收入和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凭借在品牌设计、IP打造、文创产品开发及景观评审等领域的多年实践经验,陆希指导学生开展非遗美食包装设计,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生机。“我们选择了深棕色和藕粉色作为主基调,运用写意手法,巧妙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同时加入山水画元素,为崇贤蹄髈与藕粉穿上了一件时尚的‘外衣’。”陆希表示,接下来还将根据市场反馈对包装设计进行调整。同时,陆希还将策划并执行一系列文化活动,拍摄“我寻沾桥”系列视频、创作“我的沾桥情”故事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组织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的师生开设沾桥村文化课堂、创意手工坊,将扭扭棒制作、漆扇制作、旧衣改造等趣味手工课堂带到沾桥村,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被选为文化特派员的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我视其为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陆希说,对她而言,这个新身份不仅代表着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将继续用自身特长,通过设计与创意的力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吸引力的精品文化项目,“我的目标是将沾桥村打造成为一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旅游目的地,让沾桥村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