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悦 通讯员 吴娇娇 商赟) 昨日下午,运河街道姚虞琴文化馆里人气满满,一场以“‘粽’享文明·情满临平”为主题的临平区“我们的节日·端午——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端午”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体验。活动将民俗体验与新时代文明理念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时代风采。
活动现场,30多名小朋友身着传统服饰,从习古礼、点朱砂开始,展开一场文化之旅。听端午传说、玩斗草撞蛋、尝五黄宴、画布老虎……书本中的民俗“跃”入现实,孩子们在可知可感的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往在校园里的体验比较受局限,现在有机会在这样充满文化氛围的场所沉浸式体验,对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很有帮助。”运河第一幼儿园教师钟小青说。一墙之隔的天井中,包粽子、做中草药香囊、制作老虎衣老虎鞋等活动也人气颇高。粽叶与艾草清香交织弥漫,居民们齐动手、话家常,在邻里协作的其乐融融中,沉浸式体验端午韵味。
当天,在姚虞琴文化馆外的小广场上,“党建联建·共创文明”文明大篷车集市也同步开启。来自区司法局、区卫健局、运河街道各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农村商业银行运河支行、中国移动临平公司、临平华数等组成文明实践宣传矩阵,通过民法典宣传、反诈知识宣传、中医义诊、免费理发、回收旧衣以及售卖端午五彩绳、解暑茶等20多个摊位,将“15分钟文化文明圈”延伸至家门口。“我们想以这场充满民俗味、人情味的端午活动,以及这些小而美的文明实践服务活动,加深居民对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更高质量的‘文化大餐’。”临平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本次活动是我区深化“我们的节日”文明品牌建设,通过“文化传承+文明实践+民生服务”多维融合,打造“百姓同乐、文化出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场景。目前,全区共打造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各类阵地256个,逐步形成“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并通过“阵地建设+特色活动+文明培育”,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品牌化发展,为基层文化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据悉,过去一年,临平区累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达1.9万余场,惠及群众超40万人次,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浸润百姓生活。
接下来,临平区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努力实现“文化传承有载体、居民参与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