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锦 金山) “这个榫卯很有意思,都是我们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好像逛了一个微缩型的博物馆”……5月22日—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本届展会上,浙江馆围绕“诗画浙江”主题,集中展示浙江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其中,临平玉架山考古博物馆的首次跨省亮相、杭州晚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精美模型,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流连驻足,深度领略良渚文化、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走进位于15号馆的浙江展区, 6件来自玉架山考古博物馆的文物复制件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1:1还原复刻的玉镯、纹路精密的镂空冠状饰以及造型感十足的龙首形玉环等,向参观者展示着良渚文化玉器的精湛技艺与神圣内涵,生动全面地介绍了良渚文明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之前就知道良渚文化,现在第一次看到展品,果然雕刻精美。”参观者余先生一边看着展品,一边用手机搜索“玉架山考古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如果有机会去杭州,一定要把这个博物馆列为目的地。”
据了解,临平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于5月18日正式开馆,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展出文物1800多件。其中,玉架山遗址厅详细介绍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环壕兴衰、墓葬习俗、玉器制造等内容,此次在深圳文博会亮相的文物复制件便来自该展厅。玉架山遗址曾获评“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良渚文化遗址中单体出土墓葬最多、时间序列最完整的遗址,对于研究良渚文化意义重大。
此外,浙江还组织了一批文创企业组团参展。在“非遗文创”板块,“晚峰榫卯”的展位上,一座复刻西湖“集贤亭”的榫卯积木模型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款由161块榫卯零件组成的模型,构建出10余种精湛的榫卯结构。通过1:55的精致比例,生动地再现了集贤亭六角重檐攒尖亭的独特造型。“通过搭建榫卯,我们可以体验到古代人造房子的智慧,用自己的双手还原古建技艺之美,这个拆解和拼搭的过程也很解压。”深圳市民罗先生在展位前流连忘返,当即下单了两套文创产品作为纪念品。
“交易力”就是生命力,也是文博会不断提升、不断发展、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源泉。国内外超12万种文化产品在本届文博会现场进行展示交易,海内外客商拼订单、拼发展。“晚峰榫卯”同样满载而归,设计师岳欣欣介绍,公司自2013年起深耕榫卯领域,专注于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这次专门带了集贤亭、斗拱等代表性产品来到深圳文博会,希望能通过这些产品,让更多人了解榫卯文化。“我们希望通过积木,让传统文化具象化,让老祖宗留下的工艺触手可及。”岳欣欣说,古建筑榫卯积木已经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本次展会也收获了不少订单。
在文化的滋润下,临平的文创产业正茁壮成长。未来,临平将继续紧扣时代脉搏,依托本土文化资源,不断拓展文化产业版图,推动文创产品、影视动漫、直播短视频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创新产业深度融合,让“临平元素”在更大的舞台上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