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浙江好项目”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杭州赛区专项复赛在我区举行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
数字技术复原宋代文物~~~
~~~高校学生组团打卡杭州城市体验临平站
~~~杭州市群众性文艺巡演活动走进临平
~~~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技术复原宋代文物
800年前“宋服之冠”焕发新生
  钱狄青团队正进行复原工作

  3D复原的宋朝服饰

  本报讯 (记者 高悦 通讯员 张若娴) 服装设计一直是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的特色专业之一。近日,学校国际时装技术学院教师、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数字时尚团队负责人钱狄青带领其团队,使用最前沿的虚拟仿真技术,成功复原出6件由赵伯澐墓出土的宋代丝织品文物,将800年前的精湛织造工艺生动呈现。

  走进钱狄青的工作室,赛博元宇宙风格的装饰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数字技术的气息扑面而来。电脑前,钱狄青和团队成员正在复原调整一双南宋系带绫罗鞋上的微小细节。“这双鞋的每个细节都很考究,为了还原鞋头微微翘起的形态,我们前后调整了数十次。”钱狄青介绍,团队一共数字复原了6件丝织品文物,全部出土于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澐之墓,目前都收藏在台州市的黄岩博物馆。整个复原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针对一些细微部分的调整,团队仍在力求完美。

  “能够复原如此珍贵的服饰,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钱狄青说,在本次复原项目中,还包含了两件极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南宋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和南宋对襟双蝶串枝纹绫衫,两件文物都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其织造工艺精湛,被专家称为“宋服之冠”。然而由于服饰文物保存的特殊性,团队无法近距离观察和拍照,唯一的参考资料只有由博物馆提供的部分文物图片,这无疑给复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前期,团队根据服饰图片进行了3D扫描、测绘和AI复原,再通过观察、比对,进行精细化调整。由于织物类文物多为柔性体,材质容易受损,形态也难以保持,仅凭观察比对很难将细节做到极致。“这里考验的就是我们专业人员对材料特性的认知,不仅要还原出一个大致的版型,还需要把丝织品轻、柔、薄、透的特点凸显出来。”钱狄青说,历经一年时间,团队利用多年来对数字面料、数字服装、虚拟仿真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成果,不断攻克难关,成功再现800年前宋朝服饰的神韵。从织物纹样与结构、到服装版型,再到穿着状态,其复原出的数字服装与实体服装相似度高达90%,得到黄岩博物馆文物专家们的肯定。

  “宋韵文化沉淀出的智慧,不仅是一块瑰宝,更是一座亟需多层次、全方位挖掘提炼的富矿。”钱狄青表示,能够将如此珍贵的服装呈现在公众面前,是对宋韵文化的一次生动展示与传承。尽管复原工作难度大,步骤繁琐,但这个过程给他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宝贵的灵感和启发。“我们对南宋服饰面料的肌理、版型、颜色等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对我来说这些都是珍贵的教学资料,对学生来说也可以成为他们日后在做创新设计时有用且可靠的参考。”

  当下,以数码印花、3D打印、AI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正在成为服装时尚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临平的服装和时尚产业十分集中,这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为我们学生的实践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钱狄青说,数字技术不仅能够变革式地赋能文化传承,更能给未来时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畅想,希望借助研发成果,助力人才培育,同时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为临平时尚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视点
   第04版:文化·临平六名
培育新质生产力 抢占发展新赛道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800年前“宋服之冠”焕发新生
解锁“数智临平时尚荟”
红旗飘飘心向党
报头
今日临平要闻01800年前“宋服之冠”焕发新生 2024-07-17 2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