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荣)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区始终着眼于民生关切,努力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美好幸福家园。
在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们聚焦“一老一小”议题,为打造“双友好”城市建言献策。
如何让一个生活圈的老年人融入社区养老志愿组织?这一直是区政协委员、滴水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金丹文关注的点。“通过调查发现,低龄老人参加社会服务的意愿相对强烈。建议搭建养老志愿服务管理的‘云平台’,成立‘时间银行’,鼓励低龄老人加入志愿者队伍。”金丹文表示,如此一来,低龄老人不仅可以用志愿服务时间换取被服务时间,还能形成低龄帮扶高龄的波浪式养老服务循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王朝丽委员则表示,当前我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状况不容乐观,老人健康意识相对淡薄,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希望从加强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健康宣教工作、精准开展社区签约医疗服务、打通互联网医疗‘最后一公里’、提升养老服务、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方面着手,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张磊委员的关注点是通过提升智慧养老服务保障重点老年人群的安全,为此,他建议进一步排摸我区高龄、独居、失能失智、失独等重点老人群体的基数,将智慧养老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引入专业智慧养老设备,比如带有跌倒提醒、防燃气泄漏燃气表、离床未归提醒等功能的智能设备,为居家养老安全提供智慧设备的安全保障。
为加快我区建设普惠性托幼服务水平提质增效,今年,政协委员封雨薇、张剑成、方从予建议,希望从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合并立法、优化公办托育资源布局、推动托育服务产业发展、示范打造托育服务品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培训、推进公办幼托服务有偿化等方面加快我区建设普惠性托幼服务。
对于存在听力障碍的儿童而言,“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政协委员向星儿、张胜利提出了《关于解决临平区0-7岁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建议》,希望从源头着手,落实“三早”举措;提高家长认知水平,完善家庭康复条件;明确资金补助,体现关心关爱;明确康复规划,出台政策保障;争取试点创建,营造友好氛围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和尽早康复。
姚垚委员则关注学校交通拥堵的问题。“据统计,十年来我区竣工投用学校116所,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然而,大多学校处于核心地段及城市交通主干道旁,早高峰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姚垚建议,从完善公共交通、加大监管力度、实行地库接送、打开不同校门等方式,缓解上下学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
一个家庭,一老一小,两头牵挂的都是民生。让“一老一小”得到更多的关爱保护,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在绘制城市温度的同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