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结果出炉,综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教育质量、社会认可等指标,临平区监测结果为84.48分,跃升全省第七,跻身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前列。
“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临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份亮眼成绩单充分体现了临平教育在全省的良好发展态势,也是临平教育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站在新起点,迈入新阶段,一幅“学在临平”美好教育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版组稿 杨蓉蓉 张培培 吕波
19个学校项目建成投用 惠民服务有力度更有温度
近年来,临平区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2022年,临平区投入教育经费约43.67亿元,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相继建成投用余二高教育集团沾桥中学、临平第三小学新洲校区、塘栖第一小学、南禾幼儿园悦禾园区等19个学校项目,新增班级261个、学位9000余个,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去年,家住崇贤街道的小赵同学原计划到民办学校就读,得知家附近新建成一所沾桥中学后,小赵同学的父母便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这所学校,美丽的校园环境、余二高集团化办学、名优教师的引进以及新教师扎实的学识功底深深吸引了学生和家长,坚定了他们选择沾桥中学的信念,“孩子成为沾桥中学的第一批学生,也是一种缘分啊!”在沾桥中学,学生可以在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的指导下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也可以在笼式足球场、室内篮球馆、恒温游泳馆等崭新的体育场地奔跑畅玩,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临平区也在马不停蹄建设新学校。去年9月,杭州高级中学临平校区动工。百年名校落户临平,意味着“家门口”又添一所好高中,临平区优质高中资源不断扩充。不仅如此,还有横塘小学、星灿九年一贯制学校、万常幼儿园等16个教育项目开工建设。这些学校建成投用后,可新增班级400余个、学位超1.6万个。
在全面保障基础教育项目建设的同时,临平竭力打好民生组合拳,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助力各项教育服务迭代升级。2022年,为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暑期联合团区委、区青少年宫等升级“暑托”服务,22所暑托学校提供托管服务,惠及全区3500余户家庭;加大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多元供给,提供托位500个,启动公办幼儿园托育试点,真正做到了让家长放心、让学生舒心。关注学生“吃”得健康,保障全区15.6万名学生食品安全;“用”得绿色,借力政府“公物仓”建设,提前晾晒教育物资9000余件;“行”得便利,试点“学校地下停车库接娃”新模式,并会同交通部门设立6条公交“求知专线”。此外,我区完成所有公办中小学2113间教室护眼灯光改造,举办心理、视力等健康讲座200场,全程守护师生健康。
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五育并举培育弘临少年
“当两万多个日日夜夜已经成为昨天,当校庆的欢歌随着今朝的收获飞扬,请允许我将激越的音符镶在您的脸庞,请允许我用最纯最真的音质为您歌唱……”2022年11月19日,余高(临平中学)隆重举行建校七十周年庆典,余高学子慷慨激昂的诗歌朗诵掀起了阵阵高潮。
余高(临平中学)创建于1952年,建校70年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考成绩连续十年稳步提高,仅去年就有6人被清北录取、122人被浙大录取(位列全省第三)。学科竞赛成绩也实现重大突破,特别是生物学科取得4金2银的好成绩,学校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浙江赛区团体冠军。
该校获得如此骄人成绩,是临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2022年,临平教育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各学段教育质量飞速发展。
全区普通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1068人,超省平均18.09个百分点;全省前100名3人,人数位列全市第二。职高本科上线234人,临平职高本科上线199人,人数位列全省第一。职业教育“中高企”一体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副省长高兴夫、成岳冲的批示肯定。
义务教育实施“强基提质”行动,7所学校列入省市初中学校提升培优行动对象,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95.7%。学前教育启动“双品”建设工程,深化省等级幼儿园创建,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100%,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8.6%。特殊教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通、医(康)教结合的15年免费特殊教育体系。社区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完成运河街道老年学堂市级民生实事工程;获评省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建设优秀案例;承办第五届全国社区共学养老专题研讨会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杭州论坛;《“玩转手机”智慧助老》系列微课、《智慧助老 智享未来——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读本》两项案例被教育部推介为“智慧助老”优秀案例。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临平区以德育引领学生全面发展。2022年2月,临平区弘临思政学院成立,积极打造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新品牌。与此同时,扎实推进“五育融合”,让学校教育“活”起来。连续出台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学等实施意见,实施体育“悦动校园”、美育“旸谷行动”、劳动教育“食全食美”品牌建设。去年,学生在国家省市级赛事中斩获荣誉400余项。
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临平区一手抓校内课后服务多元发展,一手抓校外培训机构有效压减,落实“五定四要”集体备课制度,深入推广A4纸作业模式,仅去年即已开设五大类课后服务拓展课程4000余门,3所学校“双减”案例获评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2022年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现清零,压减率达100%。
内培外引构筑人才新高地 打造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2022年新课标的发布,给予我们新的挑战,但育人育才的任务不变……”去年9月入职文正小学的周老师,完成当天教学工作后,就开始为第二天新教师培训上的发言做准备。这是临平区教育局为新教师量身打造的三年培育“星计划”内容之一。
“星计划”是针对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师德修养、德育管理共四大方面18个要点的见习期教师规范化培训,让他们通过读一本书、教一节选修课、做一次课标解读发言、编一次学生作业、写一次评课报告等形式,修炼专业能力,提高师德修养。2022年,临平区新招聘应届毕业生346人,其中全国双一流大学、省重点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11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17人。
不只是为新教师打造“星计划”,临平区还针对成熟期教师推出了“名师远航计划”,驱动更多优秀教师成长;面向校长,强化“领头雁”队伍建设,为其搭建多维发展平台。与此同时,启动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程。“我们将以教师抱团发展为载体,构建共同进步新格局,让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真正服务于学生。”2022年5月,在临平区“三名”工程启动暨首批“三名”工作室授牌活动现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小青发表了自己对名优教师培养计划的见解。
据了解,“三名”工作室是临平区为充分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育专业人才和学校管理队伍而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截至目前,已建立金雁、鸿雁两级“三名”工作室62个,选拔525名学员参加工作室研修活动,通过名优教师反哺中青年教师,助推学员快速成长。
临平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教师,并优中选优派送至西部偏远地区支教,落实教育服务向市内西部、向全国西部辐射的任务。近年来,临平区56名教师分赴西藏、新疆、湖北、贵州等地开展长期支教援教。2021年,临平区与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建立结对帮扶,区教育系统已分两批共选派12名优秀教师支援石渠。2022年8月,再次选派15名优秀教师赴建德开展为期两年的“杭州市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山区四县行动”,为我省实现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临平教育力量。
名优教师也在区内跨城乡“流转”,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临平区成立了14个“临雁”名师工作室,选拔100余名农村学校教师参加工作室研修活动;积极推进名优教师订单式结对农村学校,计划建设15个订单式名师乡村工作站。
千帆竞发景色新,奋楫笃行启新程。临平教育正承载着全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教育现代化征程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在2023年新的赶考路上,临平教育将拉高标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接续绘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