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区委区政府“大抓落实”,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之年。一年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稳就业惠民生和除险保安根治欠薪两大攻坚行动为抓手,聚焦除险保安、共富创建、人才引培、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为推进全区经济稳进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发挥了良好作用。
本版组稿 周铭 胡显光
聚焦共富创建 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
区人力社保局积极贯彻落实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和经济稳进提质工作要求,牵头开展稳就业惠民生专项攻坚行动,确保就业形势“承压稳进”。全年完成新增就业3.06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945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43人。
助企纾困促稳岗扩就业。通过落实“返、补、降、缓”一揽子政策着力稳企稳岗,返还稳岗补贴1.26亿元,发放留工培训补助、扩岗补助等共计1.5亿元,减征失业、工伤两险共计2.71亿元,社保费缓缴总计6227.88万元,累计惠及企业超过13.5万家次;努力扩岗扩就业,联合平台、镇街打造“开运共富联盟”,举办工程师集结号暨“千企万岗·来临启航”直播带岗、“春风行动”“跨省劳务协作”等线上线下主题招聘共53场,提供岗位5.89万个。
精准帮扶促兜底保民生。联合部门、镇街开展“援助暖民心 就业解民忧”“共富就业帮扶”等活动,做好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及生活困难人员的精准就业帮扶。全区失业人员中已落实帮扶15430人,帮扶率达92.02%;针对1083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采取“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机制,已帮扶就业1033人,帮扶就业率达95.38%。开发公益性岗位149个,落实特殊困难群众兜底就业帮扶。
支持创业促增收达共富。鼓励支持创业,拓宽居民增收途径,前三季度我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5万元,同比增长4.3%。加强创业指导,组织SYB创业培训和网络培训201人次。解决融资难题,完成创业担保贷款9198.8万元,发放各类创业补贴资金67.5万元。支持大学生创业,办好首届“大运河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438家,发放大学生创业无偿资助280万元,经营场地补贴175万元。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企业吸纳就业,发放各类促就业社保补贴10258.27万元。
聚焦机制创新 突出做好人才引培留用
办好“浙派工匠”民生实事项目。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7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812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180人;完成引进首次来杭就业高校毕业生1.78万人;新认定市级以上人才(E类)763人。
发挥政策激励效应。落实高校毕业生生活安家补贴政策,发放生活安家补贴4030.25万元,惠及4932人次;打造“临聚里”未来智造工程师品牌,首创“金红黄蓝白”五钻工程师评选培育发展体系,开展首届“五钻工程师”评选和表彰奖励工作,已评选首批“金钻”工程师5人、“红钻”工程师15人,其余三钻工程师1335人。参与设立“人才服务日”,升级服务保障水平,构筑人才发展良好生态。
拓宽人才培养认定途径。鼓励在职职工自主参与技能培训和鉴定,对自主获证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964.95万元;积极承办市、区级技能大赛,以赛促培,营造比拼氛围,已累计举办各类技能大赛11场,吸引1790名职工参与,发证1199人。加快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大师“传帮带”作用,新增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2家、市级2家、省级1家。
支持企业自主引培。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培训和鉴定,全区新备案技能等级认定企业13家,企业自主培养评价认定技能人才494人,获证391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3家,新进站博士后16人;助力校企对接,大力开展“月月进校园”“千企万岗·来临启航”等系列校园招聘活动,累计举办校园招聘活动23场,定向送岗2万余个。
聚焦除险保安 推进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以护航党的二十大为中心任务,深入开展除险保安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对全区650家区内企业出具用工诊断评估报告,对192家企业完成薪酬调查和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累计完成网签劳动合同34.51万份,完成率达101.25%。提升案件处置效率,已受理处置各类劳动监察投诉举报案件1.2万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838件。
完善基层调解组织架构。组建劳动保障督导员、劳动保障专员、劳动关系协调员“三支队伍”,重点培养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完善五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强化基层调解中心建设和运行,落实基层调解奖励机制。乔司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被评为全国首批“百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加强仲裁案前调解;开展“互联网+调解仲裁”,建立“共享法庭”,提升诉源治理成效。
做好重点领域根治欠薪。突出建筑工程领域欠薪案件高发及占比高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牵头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建立以综治部门牵头、落实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职责为内容的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防范工作机制,累计追发劳动报酬1293.48万元。
全力做好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及信访积案攻坚化解“清零”行动;开展欠薪投诉集中接访活动。高效处理各类平台下发线索件,累计接收线索件3926件,办结3711件,办结率达94.52%,累计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1.18亿元。强化欠薪预警排查机制,创新推出“护薪网格”工作机制,借力村社网格员开展线索问题大排查;借力欠薪预警平台和省工资监管平台,月均处理预警信息300条。
聚焦民生福祉 强化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全区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8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2.7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1.76万人。65家企业建立年金制度。
夯实社保提质扩面基础。确保社保国统顺利上线。做好区内户籍的1082名困难人员的应保尽保。本区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1%,其中困难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全民参保登记调查率100%,已三个季度蝉联全市第一。保障全区15.14万余人养老待遇正常发放,月发放金额达4.51亿元。
做好社保基金安全监管。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警示教育月”“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等活动。制定《临平区社会保险基金对账制度》等,强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管理、监督和基金管理,保证基金安全。累计追回违规待遇发放40余人,金额110万元。
全面提升保障服务水平。优化窗口设置,设立“工伤综合专窗”,做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支付等15分钟内无差别“一窗”快受理。培训基层人力社保工作者800余人次。设立8个镇街企退学苑,形成“1+8模式”覆盖全区13万企退人员的教学体系,成为全市首个老年教学点全覆盖区。
聚焦数改驱动 提升人社智治服务水平
推动业务办理向“智能化”转变。135个在办业务中,97.78%实现网上办,93.33%实现掌上办。推广工程项目“护薪保”应用,推进344个在建项目实名制管理和考勤,覆盖率达98.3%。推广补贴“免申即享”办理模式,让企业“不用申报、不用跑腿、不用材料”即可享受补贴,提升政策“应享尽享”率。
探索数字化创新项目。打造数智“临”办系统,推进医院端待遇联网快结算。创新推出社保待遇资格“无感认证”。借助核酸数据,一次性完成全区10.6万名企退人员社保待遇资格的无感认证,覆盖率达85%。
推进标准化人社业务办理。积极推进“社银合作承接人社政务服务”(简称社银通)试点,将68个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社银通”经办清单,创建52个省标社银合作网点,完成业务办理8220件。
聚焦法治建设 夯实依法行政基础
针对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法治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信访工作条例》《行政处罚法》等学习活动,完成局内规范性文件清理67件,落实双随机检查。对社会面,积极开展《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宣传普法活动,提升全民法律意识,引导依法维权。
开展规模性普法行动。通过“安薪在临”维权宣传月活动,加大对劳动关系方面普法宣传力度,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4360份,服务群众20570人次。
推进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重新梳理区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中心职责和事项,部分权限移交综合执法局,认领行政检查子项112项。
规范办理信访及涉诉案件。做好工伤纠纷案前调解,降低行政诉讼风险,全年未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