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聚焦服务守护民生担当 做好健康“守门人”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拓写出掷地有声的回响,“让居民更健康”是加载在卫健人肩上的使命。临平区卫生健康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推进“健康临平”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效,卫生健康事业实现科学健康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临平区健康领域大事连连、热点频现:全区人均期望寿命83.82岁,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居全市第六;连续四年入选健康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名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工作代表浙江接受国家考评获第一;“数智好孕”系统纳入省卫健委数字化改革基层创新项目储备库。
不懈坚守,方显初心本色。回眸2022年,临平区全体卫健人怀揣一颗炙热的为民初心,书写着医者最神圣的职责和最光荣的使命。从新生到终老,人生的每一阶段都能拥有温暖的生命呵护。
党建引领卫生健康工作
一年来,区卫生健康局将“党建”贯彻入健康事业发展全领域、全链条、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党建引领求深求实,干部队伍建强建优,正风肃纪持续深化。
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及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学习,切实提升卫健系统干部的宗旨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面开展专项治理、从严做实监督检查,纵深推进“一院一品”清廉医院建设;聚焦人才“引育留用”环节,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121名,100余名后备干部出色完成援藏、援疆、援甘孜州等建设任务,一支意气风发、廉洁勤政的干部职工队伍在疫情防控、健康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
疫情防控筑牢坚实盾垒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区卫生健康系统上下5000余人坚守一线,快速处置突发疫情,全面提升核心能力,建强公共卫生体系,以精准的防控举措、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健康服务,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储备,完成培训4轮共4537人次;发热门诊(诊室)设置148间,配备医护250余名;定点、亚定点医院设床位1600张;提升公共应急能力,完成公共卫生业务培训14场880余人次;建设求实实验室及第二核酸检测基地,配备PCR检测设备200台,日核酸检测能力达20万管;常态化下全区设置1048个采样点位,累计完成检测9462.74万人次,推进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累计接种超过335.78万剂次。
卫生健康改革稳步推进
医疗卫生关系千家万户。作为“品质城区”的临平区,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如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对民众的服务能力?怎样传承创新中医药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今,我们看到了喜人的进步,医药体制改革不断提质,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改革不断深化。
启动医疗服务水平三年行动,高水平推进7个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加大与省市等区域外专业机构(团队)合作力度,助推服务能级提升;区一院与浙大二院、区妇保院与浙大妇院相继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区中医院与廖万清院士团队开展第二轮合作,圆满完成三乙等级评审;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浙大邵逸夫医院开展深入合作,发布医患友好型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科研能力提升促进内涵式发展,全年获省市级科研项目立项101项,获批新型专利68项,发表论文136余篇(其中57篇被SCI期刊收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高位推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民生福祉的直接体现,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更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卫健人的全体努力,临平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工作代表浙江接受国家考评获第一,保障力度全面加大,服务项目全面覆盖,医防融合全面提升,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全区8家社区中心全部通过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推荐标准单位全覆盖区;每周超过50名专家下沉分院,社区中心就诊309.6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9.73%,居民留在家门口看病意愿显著增强;全年完成家庭医生签约26.64万人,签约服务满意率超90%;在全市率先将肺部CT纳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推进“两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分级诊疗改革,入组AI慢病数字化管理66864人,开发“共病助手”系统,“两慢病”规范化管理率、控制率较改革前分别提升10.2%、4.5%。
健康共富建设先行先试
“到2025年,基本建成健康浙江,实现‘病有良医、老有康养、幼有优育’,人人享有优质、均等、普惠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这是浙江卫生健康领域勾画的共富健康蓝图。在这条共富健康路上,临平区卫生健康局均衡布局医疗资源,持续优化“一老一小”工作,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连续四年入选健康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名单。
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905个,累计可提供托位4651个,实现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3.9个;累计建设婴幼儿社区成长驿站72家,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拥有成长驿站2家,提前达到我市2025年工作目标;全年免费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免费产前筛查和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愿检尽检率100%;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家、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4家;全区80%以上医疗机构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进一步提升居民就医环境,运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于2022年8月启用。
“健康大脑+”体系成效明显
数字化,为健康临平提供澎湃动能。在数字化改革的跑道上,区卫生健康局始终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尺,围绕“急难愁盼”打造应用场景,加快数智跑道步伐,探索数智治理创新,强化数智保驾护航,真正做到为民服务更精准、更精心。
通过“健康大脑+”体系,谋划多跨场景,推动数字化改革业务流与数据流“双流”叠加;“数智好孕”系统纳入省卫健委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基层创新项目储备库,婚检模块访问量达5.7万余次,服务婚孕男女近7000人,检查平均时长从原先45分钟缩短至20分钟;“健康临平”成功上线浙里办App,日均访问8936人次,位居杭州市区县第一。
2 科学发展真抓实干 奋力书写医疗“新华章”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2023年已经开启,临平区卫生健康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健康环境为支撑、以健康联盟为抓手、以健康人群为重点,构建全民全程健康服务体系,让优质健康服务覆盖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群体。
未来,通过人才锻造、行业创新、健康共富、数字变革、医防协同“五篇文章”,“遇健·临平”工作品牌将注入更丰富的内涵,不断擦亮区域“健康底色”,提升群众“幸福成色”。我们期待新的一年能继续书写生命健康的新华章。
坚持党建引领,锻造临平卫健铁军 计划实现新发展高知党员占党员发展总数的50%以上,实现系统内50%以上党支部达到优秀示范党支部标准;开展优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名医名护名科”培育和“双百”优才选拔,整体提升专业技术队伍水平;聚焦宣传阵地,建强网评员队伍,营造良好的卫健系统政治、文化生态。
突出两大重点,科学防疫护航亚运 围绕医疗救治提能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加强医疗救治软硬件水平提升,提高60-79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率;优化场馆医疗点设置,合力配备急救转运设备和医疗人员,紧扣“护航亚运”重点做好医疗服务保障;围绕医防协同推进构筑公共安全屏障,确保亚(残)运会期间不发生相关卫生安全事件。
着眼创优挖潜,提升医疗服务质效 聚力打造生命健康高地,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优质医疗机构合作,全面打造高水平县级医院标杆;聚力实施县级强院工程,统筹推进医疗资源优化整合,持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聚力做强医共体建设,深化医疗资源双下沉工作,全面打造省域医共体建设示范区。
立足普惠共享,构建全域健康格局 聚焦“病有良医”,牵头落实民生实事项目,落细惠民健康工程,有序推进8个卫生类项目;聚焦“老有康养”,计划启动老年健康服务“五大专项行动”,培育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聚焦“幼有所育”,加大社区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持续推进托幼一体化工作。
强化数字赋能,夯实智慧医疗支撑 推进卫生健康“智慧大脑”建设,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区内公立医疗机构数据采集效率;落实省市应用贯通落地,注重总结数智应用的提炼特色亮点;强化改革效能提升,推进未来社区智慧健康服务站建设,推进医院互联互通、电子病历、智慧医院评级。
本版组稿 毛佳璐 骆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