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运河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0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枇杷润夏滋味长

  ○ 罗 高

  夏季枇杷正满园。一树金黄,漫天萦绕,一个最具味道的季节向我们走来。

  枇杷,因形似琵琶而得名,别称金丸、芦枝、芦橘。枇杷金黄,黄中带红,红中透甜,裹着一抹化不开的黏稠味,是初夏佳果。它不与百花争艳,10月开花,至次年2月乍暖还寒时花团锦簇,洁白的花瓣和淡黄的花蕊相互映衬,形成一道靓丽而别致的风景。

  你看,满树火红金黄的枇杷,满园浸染绿叶,犹如漫步水墨画中,含苞欲放间按捺不住欲说还休的冲动,心也随之通透澄明不少。叶片间缀满金灿灿的枇杷,一串串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梢。老人们用竹竿敲打高处光照充足的枇杷,孩子们在树下提着竹筐,兴奋地跑去接,一边吃一边追逐嬉戏。年轻人撸袖提裤一溜烟上了树,采摘装袋之前先一饱口福。一时间,树旁叶间,都荡漾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我小心翼翼地剥开橙黄色的薄皮,晶莹细腻的果肉引人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汁水横溢于唇齿之间,枇杷的香甜瞬间弥漫开来,触动舌尖上的每一个味蕾。“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倾筐呈绿叶,重叠色何鲜。讵是秋风里,犹如晓露前。”置身其间,我不禁吟诵起白居易的《山枇杷》:“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与枇杷相伴的是文化与历史。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开始栽培枇杷,到唐代已极为普遍,其香气和美味更是被文人墨客所称赞,白居易有诗“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描绘了枇杷盛栽的景色。宋代文人苏轼更是对枇杷情有独钟,他在《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中这样描述:“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古代文学作品里常常以枇杷为意象,象征“精神宁静、美好感受、玄妙悠远、超凡脱俗”,并被用作诗、画、歌、舞等艺术形式的主题或形象。在我国的园林建筑中,枇杷也是一个常见的装饰元素,其形态可以用作雕刻、图案装饰和景观塑造等,展现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江南枇杷分红沙和白沙两类,红沙枇杷寿命长、树势强、产量高,美中不足的是品质不如白沙爽口。枇杷美味之余还有多种功效:种子可以酿酒及提炼酒精;木材质坚韧,可供制作木梳、木棒等用材;叶和果可入药,蒸制其叶取露,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疗效。枇杷全身是宝,难怪有“初夏鲜果第一枝”之称。

  踏寻夏味,齐聚枇杷园,不仅是一次品尝美食之旅,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与启迪。看着灿如夏阳的枇杷,从秋日萌芽到寒冬傲枝再伴来年春末夏初成熟,历经四季,最终以饱满的果肉和最佳的风味示人,质感中透着美艳,滋夏润心,恰好印证了那句古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视点
   第03版:教育
   第04版:运河风
栀子花开
话说青梅子
枇杷润夏滋味长
青梅煮酒
美味苋菜梗
今日临平运河风04枇杷润夏滋味长 2023-06-02 2 2023年06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