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发区以“三十而立”的成熟稳健、“奋楫者先”的进取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0%,外贸出口增长21.7%。
在这片热土上,智造梦想与城市烟火温暖相拥,创新激情与产业脉搏同频共振,改革魄力与服务温度相得益彰……2025年,站在新时代的坐标轴上,开发区正以更澎湃的动能、更开放的胸襟、更昂扬的斗志,向着三千亿级未来智造城的璀璨未来全速进发! 本版组稿 陈书缘 章婕妤
固本培元 发展动力更强劲
当朝阳升起,产业园的玻璃幕墙折射出耀眼的金色光芒;各个项目现场,推土机、挖掘机、大型塔吊、重型卡车忙碌不停;“未来工厂”中,机械臂正在挥舞……这一切交织成发展欣欣向荣,产业生态不断完善的“交响曲”。2024年,开发区厚植产业优势,做精做细产业布局,进一步激发集群效应,取得了国家、省、市、区级综合考核的突破性成绩,在商务部2023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核中名列第80位,较上一年度进位34位,在省级高质量发展监测中排名第4,在市级高质量发展监测中排名第1,被评为省市考核先进单位。
老板电器“黑灯工厂”里伸手不见五指,只有来回穿梭的AGV小车忙碌;西奥电梯“数字孪生工厂”生产线飞速运转,可实现2分钟出货1台电梯;在春风动力指挥中心大屏上,产品订单、生产进度、材料供应等数据实时更新;众望布艺智能化生产车间内,一排排大型织布设备全自动高速运转,日产最高可达5万米……当前,开发区以6家省级未来工厂的拥有量持续领跑全省,新智造示范试点建设不断深化。
为了优化企业梯队培育,开发区聚焦“4+1”主导产业体系和九大细分产业集群,强链补链,蓄力挖潜,2024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隐形冠军”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运达、老板、西奥等17家企业上榜2024年第一批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实施“小升规”十大行动方案,全年新上规企业107家,其中规工企业53家。
“一园一主业”创建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平台入选首批市级“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创建名单,半导体设备特色产业平台则列入第二批创建名单,生物医药、专精特新、IVD等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去年,“中国绿港”正式揭牌,全面启动绿色能源产业新地标建设。
同时,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支持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海外营销、飞地制造和研发合作等方式开拓全球市场、提升国际化水平,已重点培育近20家国际合作示范企业,2024年实现外贸出口280.73亿元,同比增长21.72%,占全区出口总额的60.94%。
2024年,开发区狠抓双招双引蓄积动能,项目招引落地成果显著。重大招商项目服务专班机制建立,精准绘制产业链招引图谱,成功创建临平区前沿药械、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2个精准招商平台,落地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5个。抢抓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发展机遇,依托MAH主导产业基金,招引一批持证平台公司落户开发区,初步形成MAH生态圈。此外,提速项目审批,打破审批堵点,实现双子智能、睿昇半导体等项目“三证齐发”,试点时代电动、联赢医疗“拿地即交证”,推动企业“早开工、早达产”。
创新活力,也在蓬勃涌动。运达能源、蕙勒智能等6家企业7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省技术发明奖,新认定省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实施“双清零”覆盖计划,完成33家规上企业清零任务。
栽碧梧,引凤凰,2024年,全国首个国家卓越工程实践基地揭牌,国家级海外领军人才、省级海外领军人才、市级卓越工程师、市级C类及以上人才申报认定以及青年博士和青年大学生引进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还新增理工大临平研究院、求是半导体、南方智水3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浙大高端装备研究院、飞仕得升格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大孵化器集群战略,拓展产业空间,上海技术交易所生物医药专板杭州中心挂牌,逗哈科创园、启真医学创新产业基地等先后落地,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
振翅蝶变 综合能级再提升
龙安湖体育场成为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到处飘荡着欢声笑语;万达广场盛大开业,丰富多元的商业业态和高品质环境更好地满足了城北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开启了人们跨越几千年文明的对话……文体商娱新地标鳞次栉比,让开发区焕发出崭新面貌。
立足产城人融合发展,城市综合能级也不断提升:2024年以来,开发区持续深化临平北站枢纽城市方案设计,聚焦运溪湖板块开展整体策划、系统推进,推动近百个政府投资项目有力有序建设,东湖北路公租房、红丰小学、昌达路小学、长宁路邻里中心等民生综合配套加快推进,宁桥大道、顺达路等城市路网进一步优化。其中,重点攻坚红丰创新带、兴旺工业城、诺贝尔等板块,已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近千亩。
为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涉企服务质量再升级,开发区以“全员覆盖全域”的方式,全面实施网格化兜底服务+重点企业服务专员专项服务,建立三级协调贯通机制,实现跨层级联动、跨部门协同、跨事权集成的网格化企业协同服务,围绕重点指标数据和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实现办事“最多跑一次”、服务“最多找一人”、监管“最多查一次”三者有机结合,2024年辐射辖区企业1600余家,累计上门服务3693家/次,解决各类问题600余个。
凝心聚力 铸就未来智造城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开发区高标准实施“六大行动”,进一步激发城市发展澎湃活力。
产业为先,实施产业能级“提质”行动,打造产业新高地:力争2025年国考进入前70位、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136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达6%,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达8%。同时,有序推进半导体、机器人、IVD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全面构筑核心增长极。
项目为王,实施项目招引“提级”行动,汇聚发展新动能:打好制造业招商、生产性服务业招商、房地产招商三类招商组合拳,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供地、开工、建设、投产。
科创共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构建产研新生态:聚焦创新人才引育培育,争取在优质海外人才和省级顶尖人才招引方面取得新突破。聚焦创新主体增量提质,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链条,壮大国高企和省科小企业队伍。聚焦孵化载体集聚提升,启动新一轮开发区大孵化器建设行动,力争2025年新增创新空间面积50万平方米。
深度蝶变,实施城市品质“焕新”行动,展示平台新形象:做优重点板块,精准土地优供,以“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推进重点板块建设,即以荷禹路为城市中轴线,加快实施临平北枢纽核心板块开发,同步构建红丰创新带、运溪湖活动圈“两翼”,打造职住平衡的东湖新城。
提能增效,在国企效能“升级”行动中,加快国企转型,持续提升国企经营管理能力;加快资产盘活,提高资产价值效用。在服务保障“护航”行动中,保障组织收入,优化监管模式,强化网格服务与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营商软实力。
新征程令人鼓舞,新目标催人奋进。接下来,开发区将始终紧紧围绕省、市、区决策部署,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不断激活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一体化推进“城东新中心、未来智造城”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以主平台主担当,为临平发展大局贡献开发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