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教育局:以更深更实举措 持续擦亮“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

  临平第二小学新校区的学生舒心躺睡

  去年新建的运河第二幼儿园鹿溪园区环境宜人、设施设备齐全

  2025年“食全食美临小厨”决赛现场

  师生共享美味校园午餐

  启明实验学校的孩子们课间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教育,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好的教育,可以为孩子铺就光明的未来,为家庭带来希望,更为区域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区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始终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学前教育优质率达99%、创建省现代化学校37所,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实验区、省深化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近年来,我区以蓬勃向上的朝气、革故鼎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  

  组稿 沈怡飞 吕波

  关键词:教育服务

  实现民之所呼政之所向

  今年“五一”假期过后,学校里新一轮的午休开始,孩子们又可以在躺睡椅或午睡垫上享受舒适的午觉了。据了解,我区于2023年在临平三中、临平五中、星华实验学校开展“午休躺睡”试点工作,2024年推动“午休躺睡”工程增点扩面、提质增效,38所公办中小学采购“午休躺睡”设备8.1万余套,基本实现小学“午休躺睡”全覆盖。

  除“孩子睡得怎么样”外,“学校环境是否舒适,在学校吃得怎么样”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也一直萦绕在家长心中。如今,我区把家长群体担心的这些问题,化解成一条条切实可行的举措。

  首先是为孩子们提供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据统计,我区近三年已投用学校项目60个,新增学位近5.3万个。其中,新增投用义务段学校30所,投用及规划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近两年累计改善老旧学校70余所。通过建设新学校或改扩建老学校,孩子们不仅可以在家门口上好学校,还能享受到护眼灯、新风系统及先进的地下接送系统等系列配套设施。据了解,我区已实现新风系统、空调、护眼灯“校校—班班”全覆盖,校园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怎么让学生吃得健康、有营养?”一直以来是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重点。区教育局自2020年起开始实施学生“营养+”计划,引进浙江大学营养师团队,研制100余套营养菜谱,为学校饮食健康添助力,通过“+菜品”“+食材”“+粗粮”等举措,让孩子在学校吃得更丰富、全面。

  要做到教育有温度,就应聚焦群众关切。2024年临平教育服务“成绩单”亮眼:超额完成2024年“七优享”工程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午休躺睡”“暖手工程”“安燃工程”等民生事项。

  关键词:五育融合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现在,我不用跑着去上厕所了,还有更多的时间休息、玩游戏,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临平第三小学的学生妍妍说。据了解,临平区去年年底启动“课间15分钟”试点校建设项目,遴选出实验小学、临平第一小学、临平第三小学等10所中小学作为首批试点学校,课间活动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学校通过这多出的5分钟,让学生参加更多课间活动项目,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临平区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早在2023年便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实现全区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全覆盖。目前,临平各中小学通过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及每天一节体育课(体育活动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时间和多样化的锻炼方式,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两小时。

  以体育人,是临平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五育融合发展的缩影。如今,临平的孩子们每天的学习项目、活动丰富多彩。

  近日,在老板电器的全球烹饪中心,一阵“乒乒乓乓”的声音传来,一群头顶厨师帽的孩子正有条不紊地洗切、烹饪菜肴。原来,这是临平区举办的“食全食美临小厨”决赛现场。“临平区自2022年启动‘食全食美’食育项目以来,不断拓展校内外育人阵地,联合企业、学校共建10余个食育教学基地,开展两届‘食全食美临小厨’比赛,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悟生活的乐趣,提高实践能力。”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我区从微小处找突破口,持续推进五育并举,常态化举办临平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艺术节、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三棋”比赛、游泳比赛等,已斩获科技、体育、艺术等省市级荣誉近500项,获评省深化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5所学校获评省级劳动教育项目试点学校,评选第二、三批研学基地21家。

  关键词:教育质量

  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临平样本

  5月初,浙江省2025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获奖名单公布,余杭高级中学(临平中学)获奖15人,其中一等奖12人,获奖人数稳居杭州市前三。

  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长期以来,学校持续做好拔尖人才培养,探索学科竞赛及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余杭高级中学(临平中学)学生在学科竞赛、文学、体艺、科创和综合实践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1金5银、6人入选省队、29人获得省一”的成绩成为县中典范之一。

  我区一直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从学前到成人教育全链条发力,全方位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临平样本。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区持续推进幼儿园“双品”建设,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实验区,学前教育优质率达99%。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小学“双创育人中心”建设、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全区共创建省现代化学校37所。普高全面开花,全区各高中坚持特色办学、高考成绩连创佳绩;职业教育以“中高企”产教融合一体化改革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新增“中高企”订单班6个,在校培养订单班15个。而针对特殊儿童群体,我区推进融合教育深度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新增杭州市合格、示范资源教室15个。成人教育层面,则是做好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省级试点,有序实施“学技来临”项目,完成成人“双证制”学历提升工作,超千人次参与成人夜校课程。

  关键词:教育共富

  绘就优质均衡美好教育蓝图

  “你们学校真漂亮,有各种各样的运动设施。”“我觉得这节课采用另一种方式效果更好。”近日,临平第一小学的校园内热闹非凡:不仅学生中有不少新面孔,还有很多教师跨校上课,一起参与备课讨论和教研活动。

  这个充满教学活力的生动画面正得益于临平区精心打造的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办学模式。据了解,全区自2004年就开始启动集团化办学,探索城乡结合教共体建设。经过不断探索、实践,临平已形成“资源共享、师资共培、管理共治”的教育良好生态,2023年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区,今年3月又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结成教共体能够实现学校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扎实推进教育共富。”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以“临”里共建为目标,构建义务段融合型教共体19个,共建型教共体10个,跨地区教共体9个,学前段薄弱民办园互助共同体25个,实现区域内教共体覆盖指数达100%。与此同时,临平以数字赋能教育共富,搭建线上“临教云”平台,整合省市级名师微课220节,开发线上课程105门,开展城乡“双师课堂”354场次,惠及学生1万余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势必要求实现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向质量提高、内涵发展的模式转变。临平区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来”,新增浙师大、杭二中白马湖学校等合作办学项目9个,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区还以“名校+新校”“名校+弱校”模式组建教育联盟,通过联合研修、名师带徒等方式,破解青年教师教研能力不足的难题,并持续有效实施“专才尖兵”计划和“三名工程”。截至2024年底,全区成立80个名师工作室,开展互助活动1000余次,形成“输血”到“造血”的良性循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视点
   第0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7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9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1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4版:两会专题
   第15版:两会专题
   第16版:公益
区教育局:以更深更实举措 持续擦亮“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
今日临平两会特别报道09区教育局:以更深更实举措 持续擦亮“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 2025-05-27 2 2025年05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