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荣) 昨日,临平两会正式拉开序幕。区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满怀热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奔赴这场盛会。他们带着深入调研的成果和精心准备的提案、建议,围绕产业发展、企业“走出去”、人才建设等高质量发展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区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临平的食品产业作为重要的民生支柱产业,已构建起以益海嘉里为龙头的产业集群,2024年,产业规上产值突破百亿元。然而,当前产业也面临空间载体不足、要素保障短缺、政策支持力度薄弱等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区政协委员、浙江麦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钮忠华提出“三位一体”的发展方案:建议制定食品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规划500亩食品科技产业园并设立亿元专项基金;创新要素供给,共建“未来食品研究院”与“临食云”产业大脑;完善服务生态,打造省级质检中心与“临平味道”公共品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让临平食品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断走向深度融合,区政协委员丁师哲聚焦龙头企业,提出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议题。他建议深化产学研合作,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突破技术瓶颈;实施“一园一策”精准服务,打造产业链协同平台,促进产业上下游紧密合作;建立数据共享激励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载体支撑,推动临平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让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临平超1500余家企业涉足外贸领域,500余家布局跨境电商。针对企业“出海”面临的法律风险,区政协委员王利明提出《构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临平出海企业保驾护航》的建议,他希望通过增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能力、强化代加工企业合规意识、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推动临平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与硬科技创新高地。
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已成为助力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支撑。区政协委员、浙江临杭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高隽指出,“律师事务所缺乏东南亚法律服务经验和资源,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面临法律风险识别难、合规经营难、纠纷解决难等问题,这都制约了企业‘走出去’的健康发展。”他希望政府搭建平台,如建立东南亚法律服务平台、法律专家库等方式促进信息共享;通过政策扶持,培育专业人才;与东南亚国家联合成立法律服务、交流考察等整合优势资源等方式,推动合作交流,为临平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作为杭州市重要的产业新区,临平高度重视人才引育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积极落实市级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丰富的区域支持政策,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鼎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扶持政策》等,形成了包括创业资助、创新大赛、金融支持等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区人大代表、杭州雷恩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学一直关注蓝领人才队伍建设,他建议通过加强培养体系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引用和留用,以及提供创新平台和资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打造新时代高素质蓝领人才队伍,为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区政协委员周婷则关注青年人才留驻问题,她建议通过强化人才政策激励制度、创新宣传推广策略及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打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人才友好型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