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政协委员大会发言精彩摘要
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履职尽责展作为 建言献策促发展
政协委员大会发言精彩摘要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昨日上午,杭州市临平区政协一届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7名政协委员进行发言。

  委员们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充分发挥各自界别优势,以专业视角洞察发展脉搏,以务实建言助力改革攻坚,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凝聚强大共识、汇聚奋进力量。

  本报整理委员们的精彩发言摘要,与大家共享。

  记者 汤晓洁 高悦 周铭

  梅花谢后超山何以“再生花”

  致公党临平区总支部                  发言人: 俞  清

  梅花是大部分游客奔赴超山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目的,而梅花谢去后景区人气随之降低。超山应抢抓超丁综保工程完工、上海富悦集团项目落地等风口期,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努力将“季节性流量”演变成“全时性留量”。

  要打好“文化牌”——何为超山,让历史活过来。相关部门要系统梳理超山文化体系,认真提炼超山文化特质;启动大超山旅游产业策划,编制旅游专项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文化体验+生态度假+城市休闲”三位一体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江南诗意大5A景区。

  打好“活力牌”——焕新超山,让山水动起来。要聚集区级各部门合力,加快形成大旅游工作机制,构建大管理格局;联动丁山湖、塘栖古镇沿线及周边的美丽乡村建设,策划农文旅体精品游线;着力构建“专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软服务管理体系,活化空间资源,构建全域营销矩阵,开发特色IP产品,打造景区品质提升新引擎。

  打好“联动牌”——再造超山,让资源转起来。要跳出传统旅游思维,推进景区供给侧改革,以“文旅+”跨界融合重构超山旅游新生态。嚼出文化味,做强文化显性文章;扩大生态圈,做好科普研学文章;创新年轻态,做活绿色经济文章。

  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打造“数字人才最友好城区”

  民盟临平区基层委员会                发言人:尤慧明

  区委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打响“人才最友好城区”品牌,据民盟临平区基层委员会调研发现,临平数字人才生态环境打造和创新创业氛围营造仍存在进步空间。建议优化临平人才生态环境,努力打造“数字人才最友好城区”,以此赋能“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

  要营造开放包容氛围,当好数字创业“服务员”。应坚持长期主义,为数字人才打造宽容、友好、坚定的生态环境,为数字人才提供临平独特的“梦想舞台”。

  要设立数字产业基金,备足数字创新“大礼包”。链接国有资本、社会基金及相关管理团队,扩大对数字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创新创业项目在临平落地实施;进一步健全完善专项扶持政策,充分利用临平数智城的空间要素价值,招引具有发展潜力的数字经济企业,推动相关平台为数字人才提供“机会清单”。

  要强化宜居宜业要素,打造数字人才“引力场”。立足接沪融杭地理优势和低成本宜居优势,进一步整合闲置空间资产,打造一批低成本且高品质的数字创新创业空间。同时,提前谋划夯实“数字基建”,充分利用“临平算力调度平台”及浙江算力、阿里云、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算力资源,为数字人才创业提供精准且优惠的算力服务。

  大力提振扩大消费 激发我区商圈活力

  工商联界别组                     发言人: 曾  敏

  商圈对拉动区域多产业发展、提振扩大消费、刺激消费增长等方面起到最直接的关键作用。

  规划前置,引领商圈错位发展。合理控制供给节奏,从“广泛覆盖”转向“精准聚焦”;明确价值主张,针对性引入多元化业态组合;实施差异化定位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为不同规模的商圈进行个性化定位,夯实商贸增长基础。

  完善配套,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加快推进商圈周边基础配套设施的改造升级,盘活存量商业和街区活力,根据人流量优化硬件配套资源,推动商圈整体品质提升和融合发展。着力完善交通网络,补齐商圈周边生活配套设施短板,全方位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数实互促,聚力打造新消费场景。聚焦数字信息技术,打造沉浸式购物场景;通过数实融合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流,带动临平全域商旅、餐饮、文创等产业升级发展;进一步完善智慧基础设施,精准分析消费结构,增强消费活力。

  文旅融合,盘活临平特色资源。将塘栖古镇、运河等本土资源“串珠成链”,形成运河文化商圈矩阵;打造“临平造”消费场景,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与IP衍生品;深挖企业文化内涵,推动工业旅游研学与商圈消费深度融合,构建具有临平特色的健康商业生态。

  临平工业翻番需提升服务型制造能级

  经济界别组                       发言人:郦晓英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临平发展服务型制造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有利于保持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围绕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化解部门间政策壁垒,形成沟通协调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梳理成长型企业清单,助力有需求的企业对接优质投融资平台。

  构筑服务型制造合作平台,扶持为制造企业服务的服务型企业。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提升服务能力,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增补生产功能。以产业服务平台为抓手,推动制造业扩大区域覆盖和服务模式创新,实现区域间的高效协作。重点扶持物流、检验检测、进出口、招商、会展等领域企业,构筑服务型制造集群,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

  进一步提升服务型制造人才引进和培养能力。开展有针对性培训,提升企业对服务型制造的认知度,为企业成链牵线搭桥。利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训平台,构建国内可能成链的朋友圈和人才网络,为企业转型提供更多机会和人才。

  “好又快”盘活闲置资产 探索资产增长新模式

  民进临平区基层委员会                发言人:吴鸿洲

  随着人口结构、外部环境等多重变化挑战,土地财政面临转型。盘活存量用地与用房,成为破解财政困境、提升国企能级的重要手段。

  加快已批土地精细化供应。推进拆迁工作中,探索房票、房票+安置房、多户多联等多种安置模式,加快土地净地速度。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入市,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处置的原则进行精细化处置。加强全区范围内存量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在保障新项目落地上,优先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

  拓展托底闲置地块处置路径。通过政府收回再出让、股权转让、引资合作开发等形式处理托底闲置土地。地方政府通过土储专项债支持政府回收闲置用地,出台政策引导,增强对土地供给的调控能力。

  推动闲置房产价值转化。对配置不合理的安置房进行多样化处置,推动闲置房产进入市场,通过市场拍卖、挖潜安置、转公租房、打包整租等手段加快余房处置。加快推进无证房产确权工作,引入专业机构对无证资产进行安全等级评估,进行分级分类处置。引入第三方运营重整闲置房产,通过资产重组或项目打包的方式提升资产吸引力,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资本注入、股权置换、兼并重组、股权划转等方式重整闲置房产。

  推进“不离家不离亲”高龄养老服务

  无党派人士界别组                   发言人:金丹文

  临平区有1.8万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其中,97.89%的高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推进“不离家不离亲”的暖心服务,建议打造居家养老“三有”服务场景,让老人“床边”有智能设备守护,“身边”有家属、社区、医疗机构“一键三联”应急温暖服务,“周边”有银龄陪伴师的情感支持。

  实施“双轮驱动”计划。政府端建立动态养老数据库,市场端开发“适老化改造套餐”,通过科技赋能养老产业市场的收益支持普惠型服务的供给,以市场化收益反哺公益性投入,实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协同共赢。

  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互助共济模式。在技术维度开发新就业群体“助老送餐”和“助老滴滴”系统;从时间维度升级“时间银行2.0”,以“养老积分”为志愿活动添动力;在空间维度推行“社区服务合伙人”计划,将社区商圈内的服务店家变身为“养老驿站”。

  整合医疗资源、社区支持及社会力量,系统性开展“记忆守护计划”。建立早期筛查机制,实现认知障碍的早发现早干预。开展“代际对话”公益项目,组织社工+志愿者为长者撰写口述史。开发“人生故事银行”,用AI技术将老照片、老物件转化为数字记忆胶囊,让认知障碍老人重拾生活仪式感。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共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农林和环境资源界别组、农工党临平区基层委员会   发言人:方  泳

  临平区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坚持发展高效生态都市农业,农文旅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农文旅产业产品供给,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彰旅、农文旅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特色线路。充分整合区域内农业、文化与旅游资源,注重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重点精心打造若干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精品)线路,结合各镇街特色,推动区域间优势互补、片区化联动发展,打造差异化主题线路。将分散的景点、农业园区与乡村旅游点“串珠成链”,形成集群效应,提升整体吸引力与竞争力。

  精心策划,强化乡村农文旅品牌建设。深入挖掘临平历史文化底蕴、农业特色资源与乡村民俗风情,提炼具有辨识度与感染力的品牌核心价值与形象标识。加强品牌策划与包装,制定统一的品牌宣传策略,创新宣传方式,拓展乡村旅游、乡村研学等客源市场,提升临平农文旅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创新机制,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引、育、留、用”结合的人才战略,打造“人才引领,产业共富”的培育人才平台。吸引优质资源、人才、项目进驻乡村、服务农业农村,助力赋能行业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9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1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3版:两会专题
   第14版:两会专题
   第15版:两会专题
   第16版:两会特别报道
履职尽责展作为 建言献策促发展
今日临平两会特别报道04履职尽责展作为 建言献策促发展 2025-05-28 2 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