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河畔,白鹭掠出线影;黄鹤山麓,年轮又添新纹。
作为临平区融沪接杭的前沿区块,星桥街道围绕全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总目标,大力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实现“七个进”,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动融入杭州和接轨上海同步深化,凝心聚力推动现代版“黄鹤山居图”行稳致远。改变之力,来自哪里?且听分晓。
本版组稿 潘锦 宋锴
01 突围—— 精准施策 打造高质发展“星”引擎
“近期,我们与意大利Seco集团合作的德国工厂项目即将入驻园区,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工业年产值2亿元。”最近,杭州凡诺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成龙,正在为企业的“第三次”跃升发展忙碌着。
落户星桥的9年间,企业实现了规模、效益等方面多级跳:从租赁1340平方米厂房、年产值1600万元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跃升发展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到建起园区,集聚凡诺电子、铼意科技、瑞乔电子等13家智能电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垂直产业链;再到2024年,企业工业产值达1.7亿元。
从租赁厂房到自建园区,年产值翻了10倍,这背后,高品质空间载体功不可没。通过向上要空间,凡诺电子在楼宇中叠出了一个“科技城”。“作为凡诺电子的上游企业,铼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工业控制板一下产线,便可通过电梯直达凡诺电子,经过精密加工成为一体化智能触摸显示屏。”星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样的“工业上楼”模式,既能有效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又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打造更大的风景。
据介绍,目前街道共有工业用地99宗、1671.91亩,存在新增工业用地较少、高端产业引进难等问题。为此,街道打出加快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的“组合拳”,以“工业上楼”破题,用“腾笼换鸟”造势,坚持“扩大增量”与“优化存量”并重,深入实施工业用地有机更新。
以此为例,星桥街道正以一种直观而具体的方式,展现着解决产业发展瓶颈的决心与效率。眼下,杭州飞仁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飞仁智创谷园区项目)厂房改扩建项目、杭州瑞琦制管有限公司厂房改扩建项目等相继开工;西大门产业园、天都照明二期、集尚控股、远满科技、意凡服饰等在建项目加速建设……各项工作有效为企业“输血”赋能,“看家产业”“特色产业”动能加速释放。
产业兴旺的背后,既有企业“青睐”在星桥扎根的发展潜力,更有一项项助企“硬核”措施的强力支撑。今年以来,星桥街道坚持“一切围着经济转、一切盯着发展干”,紧盯存量工业空间,迭代升级招商“云地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畅通企业发展之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在壮大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街道认真落实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部署要求,持续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方案”,提前谋划天元宠物产业园、星桥商业中心招商运营,助力逸兴广场运营优化,力争实现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6%以上村集体全覆盖。
接下来,星桥街道目标明确,就是要加速自身“新陈代谢”,向重大创新载体、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布局。“我们坚持以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区块布局、提升产业质效、改善城市面貌为导向,积极探索‘空间提效—产业提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02 革新—— 党建引领 构建民生幸福“星”格局
微观视角下,居民的切身感受或许更具说服力。“以前全靠碰运气抢车位,有时围着小区绕十几分钟都找不到停车的地方。现在,我办理了月租,靠停车管家就能停好车。”因为星灿街社会公共服务综合楼立体停车库的出现,家住南星社区的张先生的下班停车难题得以解决。
这片原本只能停放30辆车的土地,如今释放出10倍的停车容量。同时,集成的智能停车系统极大简化了停车、取车流程,平均存取时间仅90秒就能让车主享受便捷体验。停车只是其中一环,该综合楼的招商也在火热进行中,招引商超、餐饮、商务、培训等商家和机构入驻,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这些变化让他感慨:“在这里生活总有种‘被在意’的感觉。”
“把群众事情放在首位。”这是星桥街道对百姓的承诺,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关切,涉及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为此,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做实民生保障服务,实现区第一人民医院星桥分院改扩建项目精彩亮相;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推动社区示范型照料中心建成使用;高标准建设集中配送餐中心,高质量推进“老年食堂”管理……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也更智慧、韧性。
与此同时,星桥街道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聚焦党建人才培育,坚持“星雁训练营+星工赛场”双轨培养模式,个性化开设“星职训练营”破解新兴领域工学矛盾,覆盖3个快递、美团站点从业人员;成立全省首个区域性网约车流动党员党支部,组建“星动力”遇事帮帮车队,通过“E员五日”管理模式,打造“1+4+N”志愿服务体系,开展爱心送考、反诈宣传等活动300余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夯实好善治基层基础,提升新兴领域党建质效,“为民”的努力自然为民所见。“在‘家门口’干活很方便,每天我能装配200多个产品,一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住班荆社区的袁女士因患小儿麻痹症,行动生活多有不便,眼下她拥有了一份“量身定制”的工作——在离家仅5分钟路程的“荆钥匙”共富工坊,进行电流互感器零件的组装。
将就业岗位从工厂车间“搬”进小区院落,越来越多的居民利用闲暇时间“上岗”,企业则告别季节性用工荒——这种“双向奔赴”的模式打通了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堵点。这也成了优化基层治理的“催化剂”:多名工坊成员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回馈社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以此为缩影,今年以来,星桥围绕“党建引领·临里善治”品牌建设,立足实际,以街道“五个持续提升”重点工作任务,涵盖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基层治理、民生福祉、队伍建设5个方面、32项重点工作蓄势发力,以党建引领集聚多元共治发展势能,凸显治理效能。
03 铸魂—— 品牌矩阵 激活城市文化“星”动能
天地形胜,城以盛民,而文明兴焉。不久前,在区级文化特派员的牵线搭桥下,临平画院·黄鹤山写生创作基地落户星桥,基地将进一步传承王蒙等“元四家”的笔墨精髓,加大对艺术的探索和实践。眼下,对于王蒙文化的启迪,正在星桥各地生动上演。“大家眼前的这幅画就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作品,他曾在星桥隐居,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化印记。”在王蒙实验小学展厅内,王蒙画作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校园同步开设书法、金石、经典阅读等特色课程,也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对星桥而言,转角遇见文化,正是城市的灵魂所在。街道辖区分布一馆(南宋国宾馆班荆馆)、三山(桐扣山、黄鹤山、佛日山)、一寺(佛日净慧寺),自古以来吸引苏轼、秦观、范成大、王蒙等文人墨客到访、居住,留下诗文画作,为星桥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近年来,临平区以“上塘河宋韵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研究与传承王蒙文化,积极推进王蒙草堂、王蒙书画院、王蒙美学馆等文化地标建设,不断擦亮王蒙文化这张“金名片”。去年12月,街道举办首届杭州(临平)王蒙文化艺术季,提出要加快推进王蒙“一馆一堂一道”文化地标建设,持续开展王蒙文化艺术季品牌活动、文艺精品创作,打造王蒙文化IP及系列文化产业等,持续提升王蒙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说,文化点亮了群众的美好生活,展示星桥山水形胜、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路径。5月20日晚,2024-2025赛季CBA总决赛经过6场比赛的较量,浙江方兴渡队以4:2的总比分战胜北京北汽队,夺得球队历史上首个CBA联赛总冠军。一场球赛,将“方兴渡”之名远扬。
与此同时,杭州方兴渡微度假文旅综合体项目,也在星桥如火如荼建设中。依托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基地独特的山湖资源,通过对历史的复原和再创作带来全景沉浸式临平文化IP体验,力图再现南宋“杭城第一渡”——方兴渡的盛世图景,定位打造长三角首家宋韵文化沉浸式体验中心、长三角微短剧产业集成式基地、杭州现象级微度假文旅目的地。
推窗见文化,移步享文明。在意识形态主战场,星桥街道以深化“星声代”理论宣讲品牌为突破口,引导宣讲员将“有意义”和“有意思”相互融合,生动讲好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星桥故事,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思想传播体系;在精神文明、公共文化建设方面,“文明有礼·和润星桥”“全民悦动·活力星桥”等品牌活动,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推动形成“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蔚然成风”的良好风尚。
04 展望—— 整装待发 开启砥砺奋进“星”征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起步之年,是临平打造“深度融沪桥头堡、产城融合示范区、杭州城东新中心”的再出发之年,也是街道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走深走实的关键之年。向高攀登,何以破题?
星桥街道攥指成拳、同心聚力,锚定“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示范区”目标,重点实施“五个持续提升”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星”动能,坚持“加压奋进、争优争先”工作基调,以“一步快、步步快”和“时不我待、事不过夜”的效率意识,全力以赴拼经济,全力焕发新活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贡献力量,交出精彩答卷!